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邊緣即中心—“新清史”與中國歷史敘事






本講座以近年來為中國學界熱議的美國“新清史”為切入口,討論歷史敍事問題。在梳理了“新清史”的內容後指出,“新清史”與其說屬於國際阿勒泰學的一部分,毋寧說位在中國史研究的末席,中國學界過分強調其解構中國史的一面實有誇大其辭之嫌。追根究底,“新清史”堪稱戰前日本東洋史的“私生子”。儘管如此,對於“新清史”的出現及其成為話題,仍有在全球史語境下加以分析的意義,對於中國學者來說,就是如何書寫中國歷史的問題。


─────────────


孫江,1963年10月生於揚州,長於伊犁,籍貫淮安。1981年9月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1985年獲學士學位,1988年2月研究生提前畢業,獲碩士學位。1993年考入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1999年獲博士學位。1988年-1992年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助教。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先後在早稻田大學法學部、駒澤大學文學部等教授東亞史。2000年赴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國際文化系工作,歷任副教授、教授。現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和歷史學院教授,學衡研究院院長。 致力於從社會史和思想史角度研究16-20世紀中國和東亞世界,研究方法涉及人文社會科學諸多領域,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1)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政治史和思想史,共同創辦“新史學” 叢刊(中華書局)。(2)宗教學。側重宗教概念、基督教、中國民間宗教、日本民眾宗教等。(3)歷史與記憶。關注歷史敍述、民族主義等問題,主持“歷史與記憶譯叢”(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與記憶研究叢書”(三聯書店)。(4)概念史(思想史)。從全球史角度考察西方知識移入中國/東亞的過程及其變異,共同創辦《亞洲概念史研究》叢刊(三聯書店)。(5)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與“京都學派”、“近代超克”有關之日本現代性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