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來著

滿語文法書中的動詞部分,常會看到「來著」這個詞,但如果不是北京人就不一定能準確理解其意涵。本文作者陳爽,北京人,中正大學史研所碩士,同校滿洲研究班駐京聯絡員,現為北京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來著」的語法環境

陳爽
北京  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


「來著」產生於清代,是由唐五代的「來」發展而來的助詞,表示「曾然」,屬北京話特有的詞[1],在現代普通話中通用。「來著」多用在句尾,表示過去進行的動作和狀態。如:
    他必定也幫著說什麼來著。(曹雪芹)
    有人告訴他:夜裡又過兵來著。(老舍)

或用來表示剛發生,或不久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如:
「他剛才還在這兒來著」。
「你剛才說什麼來著」。

很早以前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用「來著」,其說話人更多強調的是當時的狀態,如「還記得當年他怎麼欺負你來著?」

「來著」的語言背景常表示聽話人沒有聽說話人的勸告或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某事,結果出現了說話人所預期的結果。如:

「有些官員說安祿山準備造反,唐玄宗開始認為是有人造謠,還不相信,到後來警報一個個傳來,他也慌了起來,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滿朝官員沒有經過這樣的大變亂,個個嚇得目瞪口呆,只有楊國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說:『我說什麼來著,安祿山要反,還不是被我說准了嗎。不過,陛下儘管放心。他的將士不會跟他一起叛亂。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人頭送來』。」

例中,說話人「官員」向唐玄宗提出「安祿山要造反」這一警告,但是唐玄宗沒有接受大臣的意見,「認為是有人造謠,不相信」,但事件的實際結果是安祿山真造反了,這一結果與官員的預期結果一致。楊國忠使用「我說什麼來著」,表達他的主觀意見。又如莫言在《檀香刑》中寫道:「大嫂,何苦來著?」呂大娘道,「既然喜歡他,為什麼不圓滿了好事?」呂大娘的話是對前面的「來著」所預期的一種結果。

和「著」、「了」、「過」的搭配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和朱德熙等《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均認為「來著」和「著」、「了」、「過」不能搭配。持這種觀點的依據主要在於把「來著」看為動態助詞,已經表示了某種時態,所以就不能再和表示時態的「著」、「了」、「過」搭配了。

不考慮「來著」表時態與否,在古典名著和現代文學作品中常看到「來著」和「著」、「了」、「過」的搭配。與「著」搭配,如「我沒睡死,朦朧著來著。」《清文啟蒙卷二·兼漢滿洲套話》,「我沒去拉車?我天天光閑著來著?」老舍《龍鬚溝·第一幕》;與「了」搭配,如「我倒見了好些冊子來著。」《紅樓夢·第一一六回》,「那幾年上,他把我們家的門坎子都踢破了來著。」《清文啟蒙卷二·兼漢滿洲套話》;與「過」搭配,如「太太,今天我想跟您告假。〔繁〕是你母親從濟南回來麼——嗯,你父親說過來著。」曹禺《雷雨·第一幕》,「但是他幾時壓制過他自己來著?」張愛玲《沉香屑第二爐香》。

「來著」後面還可以帶語氣助詞「麼」、「不成」等。如:
你聽見二爺睡夢中和人說話來著麼?(曹雪芹)
難道他從那時候就算計我來著不成?(文康)

「來」和「著」的互換性

在諸多相關論文中,專門探討「來著」來源的文章,Chaofen Sun(孫朝奮)的 ”On the Origin of the Sentence-Final LAIZHE”[2]Sun在論文中先分別回顧了近代漢語中句末助詞「來」和「著」的用法,他認為句末助詞「來」是完結體的標記,祈使句句末的「著」也是完結體的標記。「來著」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重新分析的過程。他舉了《老乞大諺解》中的例子:
1)大片兒切肉著,炒將來著。
2)行李都搬入來著。
3)這們便布袋裡取銀子來著。
4)教那個夥伴來著。

他認為《老乞大諺解》中的這些「來」和「著」連用的例子為早期官話的使用者將趨向動詞「來」重新分析成完結體標記提供了可能。Sun還認為「著」和「來」有著互換性,以此來說明「著」也表示完結體。他舉出《老乞大諺解》中的兩個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l)卻下行李著。
2)卻下行李來。

清代「來」與「來著」經歷了並存時期,後句末助詞漸漸從「來」轉變為「來著」,專門用於曾然事態的表達。到了清朝末期,句末助詞「來著」已經完全取代了「來」。句末助詞「來」只存留在個別方言中,「來著」的語法功能變得專一。


結語
總的來看,在清代,「來」和「來著」的演變情況如下:
                 a. 語氣詞(有的被其他的語氣詞所代,有的由「來著」代替。)
①來
                 b.  事態助詞(功能漸為「來著」代替。)

②來著(表示曾然)

太田辰夫把句末「來著」的出現作為北京話形成的標誌之一,從「來著」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可以窺見現代北京話形成的歷史。


參考資料:

愛新覺羅·瀛生,《滿語雜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房玉清,《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719冊《清文叢書清文啟蒙》(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清文啟蒙》的序言落款時間為雍正八年(1730) ,由三槐堂梓行,年代不詳,作者為舞格。
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高田時雄,<清代官話の資料について>,《東方學會創立五十周年記念東方學論集》1997年,頁771–784。
陳前瑞,<「來著」補論>,《漢語學習》2006年2月,第1期,頁22-27。
呂為光,<責怪義話語標記「我說什麼來著」>,《漢語學報》,2011年,第3期,頁74-79。
劉義青,《句末助詞“來(來著)”的演變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1]愛新覺羅·瀛生(《滿語雜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頁992)認為「來著」來自滿語動詞過去完成進行時態。漢語其他方言並沒有如此細緻的時態表現。現代北京話仍用「來著」。
[2]見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115,No.3(Jul. -Sep., 1995), pp. 434-442.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






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3/06/01
ISBN13:9787303163441
人民幣定價:45元

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從胡漢混合語到滿漢混合語,遼寧滿漢混合語中的滿洲語詞匯,遼寧滿漢混合語中滿語詞匯語音系統分析,遼寧滿漢混合語的句法特徵等。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臺灣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陳捷先老師辭世




陳捷先老師
(古偉瀛老師提供,攝於2018.8)



陳捷先老師書法
(攝於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本系名譽教授陳捷先老師慟於2019年3月17日,享壽87歲。

    陳捷先老師任教本系逾三十六年,教學認真,培育眾多中外學者,並帶動國內外中韓、中琉歷史關係的學術研究風氣。

    先生專治清代史、檔案學與滿族研究,著有《以史為鑑——漫談明清史事》、《清史雜筆》、《努爾哈齊寫真》、《康熙寫真》、《雍正寫真》、《乾隆寫真》、《明清史》、《透視康熙》、《滿清之晨——探看皇朝興起前後》、《青出於藍——一窺雍正帝王術》、《滿洲叢考》、《清代臺灣方志研究》、《東亞古方志探論》、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族譜學論集》等書。今聞 先生辭世,本系全體師生謹此表達深切的悼念與追思。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敬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