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滿文《三國志》的誤譯



滿文《三國志》的誤譯

alban šeulegen-be nonggifi/造作賦稅



滿文《三國志》,順治七年刊印。  雍正年間刊行滿漢合璧本的滿文部分與之同。

參與翻譯與校勘工作的除祁充格Kicungge外,尚包括范文程、剛林、馮銓、洪承疇、寧完我、宋權、能圖、葉成額、查布海、索那海等人。祁充格,烏蘇氏,世居瓦爾喀,初隸滿洲正白旗,後改隸滿洲鑲白旗。歷任禮部啟心郎、弘文院大學士,為《明史》等書的總裁官之一。

滿漢合璧本卷一頁4b/66云

Geli Xông Du Men-i fejile. buya niyalma-be isabufi. alban šeulegen-be nonggifi saiišabumbi.

其對譯漢文為:


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稅,見寵於時。

其中的alban šeulegen-be nonggifi/造作賦稅一句,頗為突兀。查其所據之漢文底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亦作 「造作賦稅」;唯此句乃轉錄自《後漢書》,卷54〈楊震列傳 第四十四〉:


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說,以蟲篆小技,見寵於時。

由此可知,「造作賦稅」句原作「造作賦說」。引文中所謂的「鴻都門」,指的是鴻都門學,此學乃東漢靈帝所立,為宦官借之以與士族勢力相抗衡之所,其學之一為雕虫小技,壯夫不為的漢賦,以別於士族所重的儒學。

祁充格等人未經複查原典,上面的滿文翻譯乃承襲漢文底本的誤刻,以致「賦說」變成了意義完全不同的alban šeulegen(賦稅)。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甘德星)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滿文字典內沒有的字:tooro 「桃」、 šeulegen 「稅」







滿文《三國志》Ilan Gurun-i Bithe, 用字古雅。首章 Abqa na-de weceme tooro yafan-de jurγan-i xajilaxa 「祭天地桃園結義」tooro一字,一般字書皆無。所謂tooro,即toro,桃也。此字一如dosi(貪、愛)之於 doosi,o~oo, 唯dosi 似是舊清語,新滿文改作 doosi。

文中另一字典所無之字為šeulegen (合璧本,卷1,4b/66), 此字同 šulehen,稅也,蓋-eu, -u相對,-gen,-hen相通,故šeulegen~šulehen。與šeulegen~šulehen密切相關的是šeulehun,即「賦斂之斂」 (見《大清全書》,卷七,頁39a/181)。這是šeulegen~šulehen末音節的高元音經圓唇化的結果。因此,šeulegen~šulehen~šeulehun。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甘德星)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歷程 制度 人——清朝皇權略探》





作者: 楊珍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出版年: 2013-4
定價: 58.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7742565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清朝皇權的興衰
一、清朝皇權的初始階段
(一)天命汗權
(二)天聰汗權
(三)崇德皇權
二、清朝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奠基階段
(一)多爾袞攝政
(二)順治親政
(三)四大臣輔政
三、清朝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求索階段
(一)清除地方割據勢力 解決皇權與閣權的矛盾
(二)皇權建設中的政策調整
四、清朝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突破階段
(一)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突破性進展
(二)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模式的改進完善
五、清朝皇權的中衰與消亡
(一)乾隆內禪
(二)嘉道皇權
(三)咸豐皇權
(四)慈禧專權
結語

第二章 若干宮廷制度的建立與變化
一、清朝後妃制度的發軔
(一)天命朝:發軔階段前期
(二)天聰朝:發軔階段中期
(三)崇德朝:發軔階段後期
(四)發軔階段若干特點
二、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特點
(一)皇位繼承形態的多樣性
(二)對中國古代皇位繼承制度的創新
(三)多元文化特色
(四)皇位繼承形態的轉換與皇權發展階段的密切聯繫
(五)平穩實現皇權傳承
三、清朝的儲權
(一)對儲權的界定
(二)嫡長子皇位繼承制下的儲權
(三)時有時無,形態不一的清朝儲權
(四)康熙帝的改革嘗試
    (五)秘密建儲制度下的隱形儲權
四、從明朝內閣到清朝軍機處的發展演變
(一)廢除丞相制度與內閣制度的建立
(二)閣權增長與相權的部分回歸
(三)清前期的中樞輔政體制
(四)軍機處的建立與相權的終結
(五)明內閣與清軍機處的傳承關係
結語

第三章 皇帝 大臣
一、順治帝的幼兒階段
(一)雙親
(二)身邊的人
(三)遊戲與騎射
(四)文化薰陶
(五)客觀環境對體魄、個性的影響
二、情感因素與帝王決策:康熙帝廢立太子再析
(一)轉折:防範包容
(二)激怒:輕信蜚言
(三)懊悔:進退兩難
(四)自信:錯估形勢
(五)偏執:痛斥忠言
(六)孤行:複立複廢
(七)反思:匡正缺失
三、關於雍正帝毀多餘譽的思考
(一)皇位繼承制度轉換中的僥倖得位者
(二)固結15年的反對派營壘
(三)個人品行與歷史積怨
(四)與宗室勳戚相對立的孤家寡人
(五)若干社會因素
四、康雍皇權更替時的兩名獲罪者:趙昌與魏珠
(一)內務府正白旗人趙昌
(二)康熙帝何以寵信趙昌
(三)趙昌獲罪原因試析
(四)哈哈珠子太監魏珠
(五)魏珠獲罪經過
五、皇權統治下的宦海生涯——以三朝閣臣馬齊為例
(一)違背帝意而受挫
(二)善於應變而保高位
(三)三代君臣 親疏各異
(四)仕途通達 心靈扭曲
六、清朝權臣與皇權的關係及其特點
(一)權臣對皇權的維護與加強作用
(二)權臣的權力及其對皇權的反作用
(三)權臣與滿漢官僚集團
(四)權臣的特點
結語

第四章 滿洲宗室
一、皇太子廢黜之後:從咸安宮到鄭家莊
(一)廢太子允礽幽禁咸安宮
(二)秘密建儲與興建鄭家莊王府
(三)理親王弘晳與鄭家莊
二、滿文密折所見誠親王允祉與雍正帝胤禛
(一)兄長居上
(二)抑制包容
(三)淫威之下
(四)結局評說
三、帝王之家父子關係的詮釋:康熙帝與皇八子允禩
(一)培養
(二)倚重
(三)絕父子之恩
(四)另有所用
(五)親情讓位於政治
四、九貝子胤禟:品性、遭際、時代
(一)少年歲月點滴
(二)嗜讀與創造力
(三)厚愛
(四)關係圈
(五)貴胄特權
(六)勸奏與保奏:在一廢太子事件中
(七)圖謀儲位
(八)死於非命前的心路歷程
(九)幾點思考
結語

第五章 皇室女性
一、清初後妃的改嫁現象
(一)改嫁類型
(二)迎娶未亡人
(三)帝妃關係
(四)悲喜結局
(五)社會背景
二、董鄂妃與清前期宮廷史
(一)順治朝後宮的若干特點
(二)董鄂妃來歷再探
(三)冊妃:波詭雲譎的順治十三年
(四)從順治帝與董鄂妃之戀看皇權的淫威與局限
三、順治朝公主及其相關問題
(一)清朝皇女、養女的平均壽命
(二)養女的選擇與鞠育
(三)公主擇婿與清初政局
(四)婚姻特點擇議
四、三百年前的翊坤宮主人
(一)從宜嬪到宜妃
(二)生育皇子
(三)宮分
(四)眷顧最深
(五)憂懼徒生
(六)終老恒王府
五、榮辱未卜的皇子之妻
(一)皇太子妃瓜爾佳氏
(二)八貝勒福晉郭絡羅氏
(三)幾點思考
結語

附表一:京城八門門監與八旗方位
附表二:清朝權臣
附表三:廢太子允礽妻妾
附表四:廢太子允礽諸子
附表五:廢太子允礽諸女
附表六:清初後妃中的改嫁女子
附表七:清朝皇女、清帝養女、清朝皇子平均壽命
附表八:清朝皇女、清帝養女的婚嫁
附表九:清帝養女
附表十:順治帝諸女

主要參考資料
原載刊物一覽






──────────────

前 言

  皇權,即中國封建王朝皇帝的權力。對王朝的統治權力和對皇位的傳承權力,是皇權的兩項重要內容。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最高權力,皇權在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本書嘗試從三個方面,即清朝皇權發展歷程的視角、清廷若干宮廷制度建立與變化的視角,皇權發展歷程與宮廷制度建立、變化中人的遭際的視角,對清朝皇權略作考察。
  上述三個方面是互為聯繫的。
  在後金汗權向清朝皇權逐步演變的進程中,清朝後妃制度顯露雛形。清朝入關後,在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進程中,清朝皇位繼承制度與清朝中樞輔政體制發生重大變化,秘密建儲制度逐步取代嫡長子皇位繼承制度,軍機處成為新的非正式性的中樞輔政機構。兩大變化又促進了清朝皇權高度集中和強化的進程,使皇權的集中和強化達到更高程度。
  人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制度和文化的產物。處於清朝皇權發展歷程的不同階段,受到不同階段中制度與制度變化的制約,人們的思想觀念、人生際遇也會有所不同。
  本書所討論的人,包括清朝皇帝、權臣、重臣、內務府官員、太監、宗室成員以及皇室女性等,其中絕大部分是滿洲貴族。我們將皇帝置之其內,因為皇帝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和其他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憂愁煩惱。皇帝在行使皇權時,也會受到情感問題的困擾,受到幼年成長環境、即位前的經歷、個人品性與作風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權臣、重臣、內務府官員、太監、宗室成員以及皇室女性,是與皇帝接觸最多,關係最為密切之人。清朝皇權的產生與清朝後妃制度的發軔,清朝皇權高度集中與強化的進程以及這一進程中出現的若干宮廷制度改革,對上述人員的人生軌跡具有更直接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從歷程、制度、人等三個方面考察清朝皇權,輔以其他相關情況,似可得出以下認識。
  清朝皇權的發展歷程,總計約三個世紀(1616-1911)。清入關後,清朝皇權開始了逐步集中與強化的進程,歷時約一個半世紀(1644-1795)。乾隆帝內禪前後,清朝皇權進入中衰和消亡時期,歷時約百餘年(1796-1911)。1840年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以前,清朝皇權已日漸顯現色厲內荏之態。這一變化,符合事物盛極而衰的發展規律,也同清朝處於中國封建社會晚期,面臨日益增多、難以解決的社會積弊,有一定因果關係。
  清朝皇權逐步集中與強化的進程中,在皇位繼承制度與中樞輔政體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制度創新。這些情況似表明,尚未達到中國封建皇權發展頂峰的清朝皇權,依然具有較強的自我調適能力。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權集歷代王朝統治經驗之大成,高度集中、完備。另一方面,它對於包括皇帝在內所有人的思想束縛和心靈摧殘,對於人性的扭曲,也超過以往歷代。僅此一點足以表明,清朝皇權在有效維護其專制統治的同時,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著巨大阻礙作用。
  清朝是以滿洲統治者為主體建立的統一中央王朝,清朝皇權兼有滿洲特色和滿漢文化相融合等多元文化特色。這是它能夠在其發展歷程的前期和中期,逐步達到中國封建皇權發展頂峰的原因之一。
  2005年初,我的一項所重點課題結項後,立即投入2004年立項的集體項目《新修清史.人物傳.康熙朝》下卷的研寫,直到2010年底。這部書稿是以2005年初結項的課題為基礎,增加了一倍以上的內容。書中不同部分,是在十餘年期間陸續寫成。研讀和思索過程中,我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各章論述或有不一致甚至自相抵牾之處,敬請讀者諒解。
  本書的若干內容,如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之間的傳承關係,清朝的儲權,清朝權臣對皇權的維護與加強作用,康熙帝的情感對廢立太子事件具有的重要影響,廢太子允礽及其家人被軟禁後的情況,康熙晚期內務府正白旗大臣趙昌因監造火器立功受獎,“哈哈珠子太監”魏珠在康雍乾三朝的事蹟,雍正帝與皇兄允祉之間圍繞懲治廉親王允禩而加深的矛盾,董鄂氏成為皇貴妃與順治帝廢後博爾濟吉特氏返歸科爾沁之間的內在聯繫,順治朝公主的相關情況,部分皇室女性的人生遭際等等,或是目前學界討論較少的問題。本書盡可能發掘、利用滿文檔案及其他相關史料,在此基礎上,試作探究。有些思考還不成熟,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限於作者的水準,錯謬之處難以避免,誠請讀者批評、指正。
  感謝學苑出版社孟白先生、徐建軍先生對出版這部書稿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們!



                                   作者     

                                                                                 2012年9月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滿文字典內沒有的字: niolmon「虹」



順治7年滿文本

滿漢合璧《三國志》Ilan Gurun-i Bithe是雍正年間的民間刻本,滿文部分與順治7年的滿文本相同。滿文《三國志》入關前已開始編譯,滿文《清太宗實錄》載達海譯San Guwe J'i《三國志》(Yargiyan Qooli, juwan juweci debtelin, juwan nadan-b),惜未完譯。此San Guwe J'i即 Ilan Gurun-i Bithe,合璧本上的書名漢文作《三國志》,滿文則作 Ilan Gurun-i Bithe, 可以為証。

應該注意的是,滿文本的漢文底本是明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而非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據之改訂而成的《三國演義》,兩者內容並不相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內文又多取自《後漢書》。合璧本首章「祭天地桃園結義」 Abqa na-de weceme tooro yafan-de jurγan-i xajilaxa 即如是。



雍正年間民間刻本


此章前數頁述及漢靈帝因異象不斷而召大臣入對,其中「虹」一字於相關段落中出現了三次,但卻寫法不一。第一次作 niolmun,字尾n多一點;第二次作 niolmon,但字頭n處缺點;第三次則作 niolmon。(見下圖)查順治7年的滿文本,三字全作 niolmon,滿漢合璧本的 niolmon一字的加點或漏點,應為刻板印刷時所產生的錯誤。



有關滿文niolmon一字,近人編輯的滿漢辭典多只解釋為「青苔」,沒有「彩虹」之義。早期的字書,如康熙22年(1683)沈啟亮編輯的《大清全書》(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8)亦無收錄此字;不過,同書su 23b/ 173卻載錄了拼法稍異的niolmun,並指出其義為「原上青苔、虹」。由此可知niolmonniolmun ,且後者為古體。


滿文另一「虹」字nioron則為後出之字,乾隆36年的《御製增訂清文鑑》(《四庫全書薈要》本),卷一,21a/83-69只載此字,康熙時沈啟亮編的《大清全書》卻無著錄,可為佐證。滿文nioron 應自niolmon 演變而來,其中l, m二音合併為l,l再轉換為r,成 nioron一字。E. Hauer, Handwörterbuch der Mancschusprache (2007), S.370,據《大清全書》謂:niolmun † (veraltet, altertümlich) für NIORON: Regenbogen。 Jerry Norman, A Concise Manchu-English Lexicon, (1978), p.215, 又按 Hauer所載謂:NIOLMUN see nioron.[1]


綜上所言,滿文niolmon即「虹」也,其演變如下: niolmun> niolmon> nioron。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彭婉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