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滿語拾零:Norman 與滿文外字 c' (ts、ts')



Jerry Norman, A Comprehensive Manchu-English Dictionary採用穆麟德的拼寫法(p. xii),但對「外字」的轉寫與穆麟德的規定並不完全相符。我以前已談到Norman使用dz ᡯ᠊ (z)+i' 的錯誤,現在再談一談Normants ᡮ᠊ 這個符號來表示在滿語中的漢語送氣塞擦音c'的問題。



c'i"

有關滿語中表示漢語的送氣塞擦音,穆麟德分別用 ts' 和 ts 兩個符號標示,其中的ts' [ʦʰ]明顯是借用自Wade-Giles拼寫法中的 ts' (」表噴氣),而ts 則是其「變體」,用來跟漢語送氣塞擦音與舌面前元音結合後因音變出現的舌尖前元音(apicale) i” [ɿ]連寫。不過,穆麟德在他的專著A Manchu Grammar with Analysed Texts (1892)中並沒有多加説明,因此Norman不小心錯用ts這個符號來表示所有滿語中的漢語送氣塞擦音並不奇怪。

si"

順便提一提滿語嘶擦音sibilants「外字」的z , c’ ,這些字母皆源自字母sᠰ᠊。字母s是清音,z是濁音,s 字符前另加的直槓是用來表示聲音氣流受阻,聲帶同時振動而濁化的現象,c’是送氣音,其字符前突出的小橫槓是用來形象地標示氣流的噴出。c’i” ᡮᡟ, si” ᠰᡟ zi’中的  i’ 與  i” 則是字母 的變體。依照滿文 原字的設計,我用i’標示只用一筆的腳韻i (zi’),兩筆的腳韻 i (由直寫改為橫放字中), 則用 i” 來標示(c’i”, si”),以分別和這兩個字符的形狀相對應。

zi'

滿文這三個「外字」很難不讓人想起朝鮮諺文的ㅅ[s]、ㅈ[ts]、 ㅊ[tsʰ] 三個字母。《訓民正音解例本製字解》(發行於1446年)謂:「ㅅ而ㅈ,ㅈ而ㅊ」,三字母的內在聯繫一如滿文,「外字」後出(1632),二者的承襲關係頗堪玩味。(參看《聽雨叢談》,卷十一,「滿洲字」,頁216





延伸閱讀
穆麟德拼寫法的DZ:從日本經台灣到美國 的「舛誤旅行」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