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一)

2011年第一屆清史與滿學研習營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定宜莊研究員、臺灣清華大學歷史所黃一農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劉小萌研究員籌備主持。

研習營學員來自臺灣、中國大陸與韓國,皆為研究清史以及滿學的研究生與青年學者。十天的研習課程,在十一位學有專精的教授帶領下,使學員皆有所得,夜間的學員討論亦甚精采紛呈。以下將就日期先後一一介紹2011滿學營之課程概況。

七月三日上午:滿學與紅學的對話
主講人:臺灣清華大學歷史所黃一農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關笑晶

黃老師利用入關前的滿文檔案耙梳出有關曹家先祖曹振彥的新資料,據此發現曹振彥實為英王阿濟格下屬之包衣,並闡析曹家後人與英王後人的交往情誼,說明何以阿濟格之後會對《紅樓夢》有著濃厚興趣,也可知《紅樓夢》書中不經意流露的「有命無運」之嘆,和一些失意宗室讀罷對「英雄」的傷感之情從何而來。

課後討論熱烈,滿學與紅學研究之能夠搭上橋樑,黃老師注重材料的掌握與問題意識的提出,令所有學員印象深刻。

黃一農教授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三日下午:滿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定宜莊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劉小萌研究員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邱源媛助理研究員

近來美國學界有一股「新清史」的風潮,劉老師與定老師皆曾對「新清史」發表評論。透過本堂課,兩位老師除了對「新清史」有所評論外,也介紹日本學界與大陸學界對清史的研究概況,並提出現今滿學研究上值得關注的議題,諸如:民族認同、清代的多元統治、新清史中的漢化議題等,並旁及辛亥革命時的暴力問題。

兩位老師的講演深入淺出,引發學員的討論興趣,族群認同問題、「滿族」族稱的使用以及對新清史的回應都是學員相當關注的議題。

定宜庄教授與劉小萌教授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三日晚間 學員討論(依發表順序)
韓國高麗大學博士生李善愛:對清代理藩院研究概述及提出幾點問題
李善愛同學首先回顧理藩院的成立歷程,及前輩學者對理藩院的研究內容,而過去的研究概況又有哪些不足之處。之後提出理藩院在清史研究上的重要性,及其聯繫蒙古、西藏與新疆等地的政治意義。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生黃書梅:藝中有史: 書畫作品中的歷史資料 ─以〈張純修小像〉為例
黃書梅同學利用著名肖像畫家禹之鼎的〈張純修小像〉為切入點,輔以諸多文獻,釐清畫像主人翁為誰,並借此解讀江寧曹家與江南士人之間的人際網絡。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關笑晶:直省駐防八旗地的旗人與民人
關笑晶同學利用諸多滿、漢文檔案及文獻資料,試圖釐清駐防八旗旗地中旗人與民人的社會地位,其初步研究揭示旗民地位未必一如過去的認知,其實存在地域差異,以及社群網絡的影響。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撰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