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四)

七月六日上午:滿族史研究中的田野作業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定宜莊教授
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博士生楊原

  演講開始,定宜莊老師先說明了人類學與田野方法的淵源,說明史學研究確實可以從田野中得到不少收益,接著說明了歷史學的田野作業與人類學的田野作業仍有其不同之處,提醒同學們歷史學的田野不能離開歷史文獻,也必須防止走上破碎化的問題,同時,歷史學可以採用人類學的田野方法,但不一定要完全依照人類學的路子。定教授接著舉出自己做田野的實例,說明文獻如何成為田野的嚮導,又如何從田野中發現官方所無的文獻、事件與人群,如何尋找問題,如何解答問題等等。讓同學們對於田野作業的方法有所理解。

  演講後,劉小萌教授為同學們說明了定教授研究的獨到之處,也提出自己的口訪經驗;中國社科院王立群也發表了自己對於田野作業的看法;北京清華大學譚紅豔則從自己閱讀的傳教士文獻,與定老師討論關於婦女裹腳的問題;中正大學蔡名哲則向定老師請教農村中對於殘疾人的傳說,以及定老師口訪蒙古旗人後裔的經驗;台灣大學黃麗君詢問了未來田野作野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希望了解應如何應對與分析;政治大學呂柏良詢問了旗人生計的問題。


定宜莊老師演講「滿族史研究中的田野作業」(林書寧攝影)

七月六日上午:滿學研究與朝鮮史料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楊海英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關笑晶

  演講一開始,楊教授便向同學們說明朝鮮史料可說是漢文與滿文材料外的另一個基準點,讓同學們理解朝鮮史料時間之連貫與內容之豐富。楊教授舉出自己的研究,向同學們說明自己如何利用朝鮮史料,還原了幾個在漢滿文材料中紀錄寥寥的小人物之重要性,以及透過朝鮮材料,還原了滿漢文材料中被竄改的事實。楊教授另外舉出前輩學人的研究,讓同學們看見前輩學者面對種種材料的嚴謹,明白掌握材料後,如何閱讀、思考與使用。

  演講後,中央民族大學關康舉出幾條朝鮮史料中幾條滿漢文材料所無的孤證,詢問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材料;中國社科院刑新欣與楊老師討論了關於朝鮮家譜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張瑞龍則針對中朝關係的發展與朝鮮史料之關係與楊老師討論;賴惠敏教授則補充了相關檔案的信息;甘德星教授則詢問了幾份近期出版的朝鮮史料的版本問題;黃一農教授向同學們說明了自己親眼所見的朝鮮史料之浩瀚,提醒同學們對此應予以注意。


楊海英老師演講「滿學研究與朝鮮史料」(林書寧攝影)


七月六日晚間 學員討論

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生常修銘:清代鳥槍與九進十連環戰術

  常同學先舉出幾份史料中對於火器以及戰術的記載,接著說明了明代時火器傳入的過程,但同時指出明代與清代的火器樣是其實是不同的,常同學透過展示豐富的圖片,讓同學們見到其差異,最後透過展示中亞火器的相關圖片,推測火器可能是從中亞傳入,並說明其在世界史上的意義。

  之後,南開大學張建透過其對準噶爾的研究,以及對中亞文獻的理解,說明了火器傳入準噶爾的可能途徑;中國人民大學張瑞龍則與常同學討論了天理教叛亂中的火器;中正大學蔡名哲詢問了發言中關於蒙古旗人松筠著作的版本,以及戰術的優劣。

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生許富翔:清朝對於避暑山莊與外八廟的經營與管理、清代熱河駐防八旗的建置沿革及其軍事功能(1703──1820)與《熱河內屬中國及行宮駐防始末記》校註

  許同學說明了自己的研究構想與研究成果,許同學說明自己過去的研究,接著說明自己在熱河研究中所會使用的材料,以及相關問題意識,並初步將清代對於熱河的管理細節恢復,進而明瞭其治理的特性,以及比如八旗生計等諸多相關問題。許同學同時說明了自己所發現的新材料,以及自己對其研究的成果。

  之後,中正大學蔡名哲針對之中的滿文問題與許同學討論;中國人民大學辛格非則針對熱河附近幾個地名的可能源流與許同學討論。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蔡名哲撰稿)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三)

七月五日上午:明代遼東的女真人
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奇文瑛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邢新欣

有別於過去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的研究定位為清前史,奇老師本講係從明朝的角度解讀遼東的女真群體,既闡釋達官制度,也剖析該制度下,明廷對遼東地區的管理方式。奇老師首先概述日本與中國對明代女真的研究概況,接著說明《三萬衛選簿》的內容與史料價值。努爾哈赤興兵前可在李成梁帳下效力,其實與明代對遼東的羈縻措施,以及當地的達官制度創造的情境相關,明代以遼東都司轄全區,下設衛所以籍女真,達官便是此時產生的特殊群體,這些首領居住城中受朝廷節制,又遙撫城外部眾,官方以「聽其來去」的態度吸引女真內附,且准許保持本民族傳統,亦不禁止遼東內外女真互相聯繫,建州女真之得以興起,或許與這種「制其心」的羈縻政策有潛在關係。

滿學營學員過去的研究視野多集中於清朝,但明代遼東女真不僅僅屬於清前史,也是明朝的制度史與族群議題,奇老師的講題帶領學員從明代的時空背景探討該地的軍衛制度演變,以及牽涉其中的族群互動。課後討論熱烈,透過此講學員也體認到明清時代的制度脈絡在研究時需予以重視。

奇文瑛老師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五日下午:老滿文與滿文梵字:穆麟多夫拼寫法再議
主講人: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甘德星教授
主持人: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蔡名哲

現行滿文羅馬字多採用穆麟多夫(Paul Georg von Möllendorff)的拼寫法,但這種音寫法於轉寫老滿文與滿文「阿里嘎禮」字時,實有不足之處,無法精確反映文字之原貌,故甘老師乃在儘量不更動穆氏符號的原則下,並參考李蓋提等多位學人之轉寫法,發展一套新的轉寫系統。於轉寫時力求反映文字原貌,除了在無法得見原件的情況下,儘可能向讀者展示史料之原貌外,更重要的是,文字是一種傳遞思考方式的工具,反映書寫實況的轉寫法,不僅是一套符號,也可藉此反映滿文創制時歷經的不穩定,這種不穩定也傳達了滿人對事物的思考過程的歷史意義。對清朝新創的「阿里嘎禮」字方面,甘老師並非隨意創造一套符號,而是深入研究乾隆朝創立字母的情境,力圖使轉寫法符合「阿里嘎禮」字創立時的邏輯。自1999年發表〈滿文羅馬字拼寫法芻議〉後,甘老師又積累近十二年的研究心得,乃於此講中補正舊作,分就標準字母、老滿文字母、藏文字母、梵文字母與標點符號等五方面講述。

課後討論時氣氛熱烈,學員除就滿文轉寫問題就教甘老師外,亦發問了滿文檔案的翻譯與藏傳佛教等相關問題,同時探討入關前的滿文史料,以及入關後對入關前史料、史事改寫反映的意義。

甘德星老師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撰稿)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二)

七月四日上午:清代契約文書-以北京旗契為中心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史所劉小萌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關笑晶

劉教授長期專研北京旗契,演講一開始劉教授先為同學們介紹契約文書的類型,接著帶領同學們透過契約文書,了解清代北京旗人生活的樣貌,以及旗人對不動產的認知、旗人如何看待土地等等問題,接著透過契約文書的內容,為同學說明清代旗民分治等等特點,再透過契約文書中的語言運用,分析旗人的文化變化。最後劉老師以自己的研究回應了晚近流行的新清史。

  演講後,政治大學許富翔針對八旗王公與旗地流失之問題,就教於劉教授,劉教授與中國社科院王立群分別提出自己的看法。接著甘德星教授與中國社科院邱源媛分別提出自己對於新清史的看法,與劉教授進行了討論。


劉小萌教授演講「清代契約文書-以北京旗契為中心」(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攝影)

七月四日下午:滿文文獻翻譯與滿族史研究
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令志教授
主持人:南開大學博士生張建

趙老師首先說明了清代滿語的使用狀況,以及滿語文在了解相關語彙時的重要性。接著趙老師以幾份滿文檔案為例,說明這些檔案雖然有漢文本,卻包含了漢文本所沒有的信息。最後趙老師和同學們介紹了其近期對於滿文日記《閑窗錄夢》的研究。

  演講後,中正大學林書寧針對滿漢文實錄的纂修先後問題,就教於趙老師。中正大學蔡名哲認為《閑窗錄夢》序言可能先有漢文,以此向趙老師請教。中國社科院邱源媛與趙老師討論《閑窗錄夢》中所記載的戲曲,究竟所指為何。南開大學張建提出了自己在滿文翻譯上的問題。最後,黃一農教授以自己對天文學的研究,補充了《閑窗錄夢》中所記載的28星宿等問題。


趙令志教授演講「滿文文獻翻譯與滿族史研究」(政治大學許富翔攝影)


七月四日晚間 學員討論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成員,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黃麗君:清代內務府完顏氏家族研究

台灣大學黃麗君發表其研究計畫「清代內務府完顏氏家族研究」,黃同學指出了內務府完顏世家的特殊性,以及其與清政權幾乎相始終的連貫性,希望將此家族的研究,作為整個清代史的索引。之後,劉小萌老師則說明了內務府的研究概況,並提供可注意的研究方向;黃一農老師則指出內務府世家曹氏的代表性,認為與完顏世家可做比較;南開大學張建則提供了幾份相關的內務府檔案訊息。

臺灣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生林書寧:清初的國家與身體-以內國史院崇德三年檔為中心

  中正大學林書寧發表其碩士論文概要「清初的國家與身體-以內國史院崇德三年檔為中心」,林同學希望以滿文內國史院檔中的紀錄,以及國家與身體的理論,重構清政權在初始之時,所欲發展的政權性質與正當性問題,進而對新清史理論有所回應。之後,中國人民大學辛格非與孟修提出了清入關前正當性問題,與林同學進行討論。美國布朗大學黃書梅則針對將身體理論引述東方研究一事,與林同學討論。中國社科院邱源媛與甘德星教授則針對大黑天佛像在清入關前的重要性,提出個別的看法。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所碩士生關康:《閑窗錄夢》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關康發表其對於《閑窗錄夢》的研究,關同學說明了《閑窗錄夢》一書的重要性,並透過此書重構了道光朝旗人的生活樣貌。中國社科院關笑晶則說明了滿城中旗人生活樣貌的類似現象;中正大學蔡名哲則詢問了北京城中的水夫,以及《閑窗錄夢》人名記載是否規律等問題,中國社科院邱源媛與中國人民大學楊原則分別說明了自己研究中所見之水夫。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蔡名哲撰稿)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一)

2011年第一屆清史與滿學研習營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定宜莊研究員、臺灣清華大學歷史所黃一農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劉小萌研究員籌備主持。

研習營學員來自臺灣、中國大陸與韓國,皆為研究清史以及滿學的研究生與青年學者。十天的研習課程,在十一位學有專精的教授帶領下,使學員皆有所得,夜間的學員討論亦甚精采紛呈。以下將就日期先後一一介紹2011滿學營之課程概況。

七月三日上午:滿學與紅學的對話
主講人:臺灣清華大學歷史所黃一農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關笑晶

黃老師利用入關前的滿文檔案耙梳出有關曹家先祖曹振彥的新資料,據此發現曹振彥實為英王阿濟格下屬之包衣,並闡析曹家後人與英王後人的交往情誼,說明何以阿濟格之後會對《紅樓夢》有著濃厚興趣,也可知《紅樓夢》書中不經意流露的「有命無運」之嘆,和一些失意宗室讀罷對「英雄」的傷感之情從何而來。

課後討論熱烈,滿學與紅學研究之能夠搭上橋樑,黃老師注重材料的掌握與問題意識的提出,令所有學員印象深刻。

黃一農教授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三日下午:滿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定宜莊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劉小萌研究員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邱源媛助理研究員

近來美國學界有一股「新清史」的風潮,劉老師與定老師皆曾對「新清史」發表評論。透過本堂課,兩位老師除了對「新清史」有所評論外,也介紹日本學界與大陸學界對清史的研究概況,並提出現今滿學研究上值得關注的議題,諸如:民族認同、清代的多元統治、新清史中的漢化議題等,並旁及辛亥革命時的暴力問題。

兩位老師的講演深入淺出,引發學員的討論興趣,族群認同問題、「滿族」族稱的使用以及對新清史的回應都是學員相當關注的議題。

定宜庄教授與劉小萌教授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三日晚間 學員討論(依發表順序)
韓國高麗大學博士生李善愛:對清代理藩院研究概述及提出幾點問題
李善愛同學首先回顧理藩院的成立歷程,及前輩學者對理藩院的研究內容,而過去的研究概況又有哪些不足之處。之後提出理藩院在清史研究上的重要性,及其聯繫蒙古、西藏與新疆等地的政治意義。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生黃書梅:藝中有史: 書畫作品中的歷史資料 ─以〈張純修小像〉為例
黃書梅同學利用著名肖像畫家禹之鼎的〈張純修小像〉為切入點,輔以諸多文獻,釐清畫像主人翁為誰,並借此解讀江寧曹家與江南士人之間的人際網絡。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關笑晶:直省駐防八旗地的旗人與民人
關笑晶同學利用諸多滿、漢文檔案及文獻資料,試圖釐清駐防八旗旗地中旗人與民人的社會地位,其初步研究揭示旗民地位未必一如過去的認知,其實存在地域差異,以及社群網絡的影響。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