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142,頁308-309,載乾隆46年10月有關正統之論,兹錄之如下,以供學界參考:
○命館臣錄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元楊維楨著宋遼金正統辨。大旨以元承宋統。而排斥遼金。其文不見本集。惟陶宗儀輟耕錄載之。今館臣編輯四庫全書。謂其持論紕繆。並輟耕錄內所載者。亦與刪除。且言隋先代周。繼乃平陳。未聞唐宋諸儒。謂隋承陳不承周也。此語似是而非。蓋嘗論之。春秋大一統之義。尊王黜霸。所以立萬世之綱常。使名正言順。出於天命人心之正。紫陽綱目。義在正統。是以始皇之廿六年。秦始繼周。漢始於高帝之五年。而不始於秦降之歲。三國不以魏吳之強。奪漢統之正。春秋之義然也。楊維楨撰三史正統辨。凡二千六百餘言。義本春秋。法宗綱目。其欲以元繼南宋為正統。而不及遼金。其論頗正。不得謂之紕繆。夫維楨身為元臣。入明雖不仕。而應明太祖之召。且上鐃歌鼓吹曲。頌美新朝。非剌故國。幾於劇秦美新。其進退無據。較之錢謙益。託言不忘故君者。鄙倍尤甚。向屢於詩文中斥之。而維楨正統之辨。則不可以人廢言也。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北齊北周繼之。亦較南朝為盛。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其所承之統正也。至隋則平陳以後。混一區宇。始得為大一統。即唐之末季。藩鎮擾亂。自朱溫以訖郭威等。或起自寇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之間。更易數姓。甚且稱臣稱姪於契丹。然中國統緒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統屬之梁唐晉漢周也。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姪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則統緒之正。元世祖已知之稔矣。我皇祖御批通鑑。及朕向所批通鑑輯覽。俱以此論定。蓋春秋大義。綱目大法。實萬世不易之準。我朝為明復仇討賊。定鼎中原。合一海宇。為自古得天下最正。然朕猶於通鑑輯覽內。存福王建國之號一年。使其能保守南都。未嘗不可如南宋之承統。綿延不絕。而奈其當陽九之運。天弗與。人弗歸。自覆其宗社也。此實大公至正。天下萬世可以共見共守之論。然館臣之刪楊維楨正統辨者。其意蓋以金為滿洲。欲令承遼之統。故曲為之說耳。不知遼金皆自起北方。本無所承統。非若宋元之相承遞及。為中華之主也。若以此立論。轉覺狹小。天下萬世必有起而議之者。是不可以不辨。朕以為不但輟耕錄中。所載楊維楨之正統辨。不必刪除。即楊維楨文集內。亦當補錄是篇。並將此諭。各載卷首。以昭天命人心之正。以存春秋綱目之義。特諭。
(滿洲研究班甘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