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先: 滿清之晨--探看皇朝興起前後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2-07-01
努爾哈赤是滿清的奠基者,皇太極是滿清的創造者。他們的豐功偉業在官私檔案中皆有可觀的紀錄,卻也留下不少史事啟人疑竇:究竟《三國演義》與滿族的建國大業有無關係?皇太極為何愛哭?皇太極真的會解夢、預言嗎?本書即以史料為憑據,解答上述疑問,同時引領讀者一窺努爾哈赤、皇太極的智慧與權謀。由於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在滿洲文字的發明、改良與推廣上著力甚深,因而產生大量的滿文書檔。本書亦就部分滿文書檔進行剖析,使讀者能了解滿文資料的內容與價值,並且認識舊時滿族的生活文化。
目次
前 言一、清朝開國君主與《三國演義》 1
二、皇太極的國事夢 19
三、皇太極愛哭的原因臆測 31
四、滿洲文史料與清初歷史研究 45
五、從《滿文老檔》用字看滿族漢化 75
六、三田渡滿文功德碑研究 89
七、《滿洲實錄》的附圖研究 111
八、蔣良騏《東華錄》的史料價值平議 149
------------------------------------------------------------------------------------------------------
前 言
中國東北地區自古就有一群勇敢而又勤奮的民族。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們在周朝時被稱為肅慎,到漢朝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又叫勿吉,隋唐時則作靺鞨,宋朝又記載為女直或女真。到了明朝末年,女真族中有一部自號滿洲,他們後來統一女真諸部,滿族也因此成為東北地區各部族的綜合稱謂。明朝女真原本約分為三大部分:即在牡丹江、綏芬河、長白山一帶的建州女真;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黑龍江、庫頁島等地的野人女真。明朝末年由於政治腐敗、國內動亂的種種原因,給了東北地區女真部族一個大好的發展機會。其中建州女真有一部的首領努爾哈齊乘勢崛起,他經過三十餘年的奮鬥,先後平定了女真諸部,打敗蒙古,戰勝東北地區的若干明朝駐防軍,終於在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政權,成為東北地區的一方之主。
努爾哈齊在建立大金前後,除武功卓越之外,他還在創建八旗制度、選人才、設議政、理訴訟、製滿洲文、建造城池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以說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措施上,他都作出很大的貢獻。
明天啟六年(1626),努爾哈齊病逝,其子皇太極繼承大金汗位。皇太極在即位之初,確實面臨了可怕的考驗。部族裏諸王貝勒爭權;眾多投降或被俘的漢人不服努爾哈齊晚年的殘暴統治,紛起反抗;還有大金嚴重的經濟問題,在在影響到大金的進一步發展甚至存在。而皇太極卻以非凡的政治手段與特殊的軍事才能,穩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在政治上,他仿照明朝中央官制成立六部、制定會典、改革官制,嚴格執行君臣尊卑等級。在文化上,尊崇孔子,舉辦科舉考試,翻譯著名漢文典籍,其中也包括《三國演義》。在軍事上,他剿撫東北各地的女真同胞、統一漠南蒙古、征服朝鮮、用兵遼東明兵防地,各方都取得相當程度的勝利。在民族上,他竭力調和,任用漢、蒙重臣,使民族鬥爭問題逐漸緩和。在他多年辛苦的經營下,女真部族稱號改作滿洲,國號也由大金改稱大清,國勢日昌;而明朝國勢卻是日漸衰亡。
努爾哈齊是大清的奠基者,皇太極是大清的創造者。他們父子二人的豐功偉業在滿漢官私書檔中都有可觀的紀錄,本書選錄了個人的幾篇論文,試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談他們的智慧、戰略、權謀以及影響日後世界文化史的一些問題,以補充史書的不足。
首先敘述一下《三國演義》一書與清朝建國的關係。根據眾多現存的滿漢文史料,可知努爾哈齊與皇太極皆著迷於《三國演義》,尤其皇太極更是熟讀過這部書並且有很多心得,不論是用人、行軍、作戰、論政,處處都可見他引用《三國演義》的高論與實踐。例如皇太極曾於天聰三年(1629)率大兵突襲北京,並巧設反間計,讓多疑的明崇禎皇帝逮捕袁崇煥。袁氏下獄冤死後,明朝再無東北邊防可言,不啻自壞長城,史家即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群英會瑜智蔣幹》的翻版。
皇太極是位感情豐富的人,他在最愛的妻妾以及兄弟死亡時,總是傷心痛哭。而且蒙古首領、國內功臣,甚至投降的漢人之妻病逝時,他也會痛哭不止,還有痛哭再三、再四的。這常給人一種感覺,即他的哭似乎雜有政治之作用與目的。《三國演義》記劉備用哭娶得孫吳貴女,諸葛亮「柴桑弔孝」大哭,感動仇恨他的周瑜部下,扭轉很多東吳人對他的印象。皇太極一直以《三國演義》為治國寶典,仿效劉備、諸葛亮哭的技倆並非不可能。
此外,清初史料中也記錄不少皇太極會做夢並解夢的故事。他可以用夢來預言國家大事,獎懲屬下官員,甚至侈談政權更替,以成就他的帝王事業。不少政治性質的夢,確實反映出他高明的權謀策略。
本書還強調一件事,那就是努爾哈齊父子創製與改良滿洲文字。努爾哈齊在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下令大臣創製滿洲文字,其後即以滿文記載族中的大小事務。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感到早年草創的文字有字母數量不多、字形不統一、語法無規則等等缺失,於是下令大臣改良,使其完備。又令中央衙門以滿文記錄檔冊,翻譯漢文古籍。此一措施也為入關後的清朝帝王所遵行,故爾今日得以存留下大量滿洲文的書檔。這批歷史檔案對我們研究清史與滿族文化有很大的幫助,而滿文譯漢的古籍,也經由西洋傳教士以拉丁等文字轉譯,流向西歐,也有人直接把滿、漢文中國經典帶回西方,使十八世紀的西歐掀起「滿洲學」與「漢學」研究的熱潮。本書也略選幾篇有關文字,讓讀者了解滿文的內容以及滿文書檔的價值。
有關以上幾個問題的論述,這次能集印成書,首先應該感謝臺北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的厚愛,同時該公司編輯部同仁在編印出版上的辛勞以及內人侯友蘭女士的協助,都是需要在此一併致謝的。本書必有掛漏之處,尚請專家賜正。
陳捷先
民國一○一年孟夏於加拿大溫哥華傍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