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郵票中的大清歷史: 中華民國 、 大清國 、台灣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 近代外國郵政傳入中國。起初郵局僅設於通商口岸。1866年,各國駐北京公使郵件由總稅務司署傳遞。1876年,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奏請光緒皇帝設立郵政。1878年,時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決定於上海、北京、天津、煙台、牛莊五處試辦郵政業務,北京設送信官局,開始發行郵票,收寄民間信件,郵政業務歸總稅務司管理。1879年,五處郵政辦事處以「海關撥駟達(即英文的post)書信館」的名稱開始營業1880年改稱「海關拔駟達局」。1888年,大清台灣郵政總局發行了龍馬郵票, 其時另有於小龍票上加印台灣郵票」或FORMOSA」字樣的郵票未發行。然不旋踵,台灣即割讓給日本





1912年民國成立後,正式郵票未及時印製,臨時將雕刻版無水印蟠龍郵票直行加蓋「中華民國」字樣,以供應用,郵戳為「杭州」。此乃中華民國直接承襲 大清國之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 郵票上沒有滿文,卻加了英文,可見在清末,滿文已不再通行,而英文卻是當時的國際語言.



(國立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