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銀行兌換券
1907年,大清銀行發行了票值伍元的兌換券,其上的銀行一詞滿譯作menggun-i xôdai qôwaran,而兌換券則譯作xôlašara boji,先漢後滿。有些兌換券的版本,因筆畫不清,xôlašara一字中的<ša>音節,似多寫一牙,<ša>變成了<šan>。清季滿文沒落,於此又得一證。
(滿洲研究班甘德星)
大清銀行兌換券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言
凡例
一 比利時
二 捷克
三 奧地利
四 拉脫維亞
五 挪威
六 瑞典
七 荷蘭
八 匈牙利
九 義大利
十 梵蒂岡
十一 丹麥
十二 波蘭
十三 德國
十四 法國
十五 英國
參考文獻
各機構藏文獻索引
文獻漢文題名索引
文獻滿文題名索引
文獻相關人名索引
文獻出版機構索引
珍稀文獻題名索引
後記
〈蒙古國新發現6世紀婆羅米文原始蒙古語碑文與柔然——鮮卑語考證——兼論土族語與吐谷渾語的關係〉*
補記
何啟龍
香港教育大學
寫文章之時,我尚未知出土了一個唐代吐谷渾王族慕容氏的墓,其墓誌銘全篇漢字,但碑石側有一行古怪的文字,大家懷疑是鮮卑字或吐谷渾字,風格有點像契丹大字,但兩者並不相通,完全無法解讀。(注1)這些字似乎係一種將漢字減筆後變出來的表意文字或音節文字。(注2)
原則上,新發現的這種新文字並不影響拙著其中的一個觀點:漢字是遊牧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這是因為吐谷渾墓的奇怪文字也好、契丹大字也好,這些文字的創造者深受漢字文化影響,此前必定經歷過長時間使用漢字的階段,才能模仿漢字字型來製作自己的民族文字。
有考古學者引用《魏書˙世祖紀上》始光二年(425年)的記述來説明鮮卑人也曾創造過文字:「初造新字千餘,詔曰:在昔帝軒,創制造物,乃命倉頡因鳥獸之跡以立文字。自茲以降,隨時改作,故篆隸草楷,並行於世。然經歷久遠,傳習多失其真,故令文體錯謬,會義不愜,非所以示軌則於來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則不成,此之謂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頒下遠近,永為楷式」。
但這看法並不正確。這其實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與宰相崔浩所創造的特殊漢文篆字,書法家稱為「魏新字」,當中最出名的是「岐陽石鼓」。(注3) 日本學者川本芳昭推測,北魏當日是推出官方正體漢字。其時鮮卑人應是書寫同音漢字來表述鮮卑語,就如日本人未發明平假名與片假名之前,是用「萬葉假名」的方法挑選同音的漢字來表述日語發音,其代表是《萬葉集》與《古事記》。所以,《隋書˙經籍志》中記載的北魏《國語》、《鮮卑語》等書籍,應當也是只有漢字。(注4) 假如考古發掘有幸尋回失傳的北魏《國語》、《鮮卑語》,大概會看到類似「夜露思苦」這些轉寫文字。這些字不是漢文,而是借發音來反映鮮卑語。「夜露思苦」,即日語 よろしく yoroshiku,「請多關照」之意。
簡言之,吐谷渾墓出現的這種文字,可能是吐谷渾人的自我發明,跟拓跋鮮卑與契丹都沒有關連。
注解
*全文見〈蒙古國新發現六世紀婆羅米文原始蒙古語碑文跟柔然鮮卑語考證 ──兼論土族語跟吐谷渾語的關係〉,《清華元史》,第7輯(2022)。2.劉兵兵、陳國科、沙琛喬:〈唐《慕容智墓志》考釋〉,《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2期,頁87—93(頁91)。
3. 詳見何 詳見何德章:〈北魏國號與正統問題〉,《歷史研究》,1992年第3期,頁113—125。
4. .(日)川本芳昭著,劉可維譯:《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頁78—91。
延伸閲讀:
作者: 邁克·迪倫
原文作者: Michael Dillon
譯者: 苑默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8/31
ISBN:9789571392134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一路顛簸但也逐步走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獨立之路。
在僅僅一百年多一點的時間裡,蒙古國經歷了1911和1921年的革命;還經歷了作為蘇聯附屬國的70年;以及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的將近30年時間。這段百年史因其夾在中俄之間特殊的地緣政治而足以成為許多邊緣小國該關注的借鏡。
傲然於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巨人
現代蒙古國被夾在兩大強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中間。當西方提及蒙古時,總是把它輕視為一個被強大的鄰國主導的又小又不重要的國家。蒙古國目前的人口也許很少,但它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面積僅比伊朗略小,但比土耳其和法國都大得多。而且,決定蒙古國在現代世界中角色地位的主要是這個國家的戰略位置,而不是它的國土面積。
作為最重要的蒙古國研究的專家之一,邁克·迪倫帶來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
邁克·迪倫在本書中講述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他審視了這個國家曾經發生的鎮壓歷史、對該國佛教徒的屠殺、在蘇聯統治和獨裁統治下的痛苦經歷和腐敗的歷史。但如今,它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它現在有一個運作良好的議會民主制度,廣泛地代表了蒙古國各民族的混合。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雖是另一個問題,但當這個國家開始對世界事務產生自己的影響,這本短小精悍、尖銳而權威的《蒙古國》將會成為關於該地區歷史的一本經典之作。
蒙古國的經驗很重要,它作為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和兩個強大鄰國的交手過程中,為了國家和獨立所作出的奮鬥凸顯出了許多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妥協,非常值得許多國家借鏡。
邁克·迪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第一本』,這本書是第一本對現代蒙古國從西元二十世紀初一直到當今時代的研究。他審視了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了蒙古國的國內政治、全球和區域關係影響,以及它的經濟政策等主題,並通過一些著名的、有影響力的個人來審視這個國家的發展。他針對一些英語著作所進行的批判分析,挑戰了一些長期以來的看法,這其中就包括對喬巴山在1930年代政治暴力中參與程度的論述。本書適合大學生和各領域的學者作為非本專業領域的課外閱讀讀物。對於那些從事蒙古相關工作或是身在蒙古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實用書,迄今為止,他們仍然缺少一本能涵蓋現代國家發展的專著。
作者介紹
邁克·迪倫(Michael Dillon)
邁克·迪倫是杜倫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的創始主任,曾在那裡教授中國現代史課程。他也是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和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的會員,曾於2009年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40多年來,他的足跡遍佈中國和中亞地區,能閲讀蒙、漢文並能用漢語和蒙古語溝通。
目錄
專文推薦 從神權統治、民族革命、社會主義到多黨民主――蒙古民族追求獨立自主的道路/蔡偉傑
專文導讀 蒙古其實離我們很近/藍美華
自序和致謝
導 論
第一章 蒙古和蒙古人:土地、人民與傳統
第二章 二十世紀初革命時期的蒙古
第三章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蘇赫巴託和喬巴山(1921-1924)
第四章 掌權的人民革命黨:喬巴山時期(1924-1952)
第五章 二戰後的蒙古:澤登巴爾(1952-1984)和巴特蒙赫(1984-1990)時期
第六章 民主革命:蘇聯勢力垮臺後的蒙古(1991-2019)
第七章 蒙古經濟的崩潰和恢復
第八章 蒙古國和新東亞秩序
第九章 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和烏蘭巴托與北京的關係
第十章 面向未來:蒙古國的認同追索和成吉思汗的當代崇拜
註釋
參考書目
乾隆即天祐
乾隆這個年號,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知道其正確之義者似乎不多。2019年3月26日,我在本網站刊登了〈年號「乾隆」的意思〉之短論,指出「乾隆」/Abqai Wehiyehe,即「天所(=的)祐助的」之意。昨閱《春秋繁露·爲人者天》一篇,文内曰:「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可證余言乾隆與天祐在意義上關係密切之不誤:。從引文可見,Abqai Wehiyehe/「乾隆」,一若其他大清皇帝的年號,其意亦源自 漢人思維。現將舊文抄錄如下,以省讀者翻檢之勞:
在《乾隆帝》英文原著(Emperor Qianlong: Son of Heaven, Man of the World)中,歐立德指出乾隆的漢文年號意即「天的隆盛」(Heaven’s Flourishing)(Elliott, 2009, p.13)。但考之漢文字義,將「乾隆」解作「天所隆盛」似較合乎原意,亦即其重點在作為主語的「天」而不在flourishing。這與其滿文年號Abqai Wehiyehe(天所祐助的)之意相若。歐立德將Abqai Wehiyehe中的-i視之為工具格,後接動詞wehiyehe,譯之作“By Heaven Supported”(為天佑助)固然有其道理,但wehiyehe也可以是動名詞,將-i視作屬格助詞也未嘗不可。乾隆的察合臺文年號Činlung或Janlung則是音譯,對正確理解Abqai Wehiyehe中的-i是屬於哪一個格並沒有幫助。但乾隆的蒙文年號Tngri-yin Tedkügsen,結構與滿文全同,其中的格助詞用了屬格助詞-yin,可知滿文年號Abqai Wehiyehe中的-i不是工具格助詞,而是屬格助詞,譯作「天所(=的)祐助的」似較佳。這個「天所祐助的」譯詞後面其實隱含一「人」字,意即天所祐助的人。這可見之於其他滿文年號的-ngge結尾,以及對譯的蒙文年號末尾的-či或-tü。譬如,崇徳,滿文作Wesihun Erdemungge,對譯的蒙文作Degedü Erdemtü,另一年號順治,蒙文則作Eyeber J̌asaγči。有關Abqai Wehiyehe中-i的「主格屬格」(subjective genitive)的用法,可參看河內良弘(1996,頁89)。乾隆的藏文年號gNam-skyong,意義與漢文同,即「上天佑助」,其中的skyong,乃及物動詞(tha-dad-pa)(張怡蓀,1985,頁168),故其後也應隱藏一「人」字。由此可見,「乾隆」之意,非天自隆而實隆之也。歐立德將「乾隆」譯作Heaven’s Flourishing,並不正確。
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142,頁308-309,載乾隆46年10月有關正統之論,兹錄之如下,以供學界參考:
○命館臣錄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元楊維楨著宋遼金正統辨。大旨以元承宋統。而排斥遼金。其文不見本集。惟陶宗儀輟耕錄載之。今館臣編輯四庫全書。謂其持論紕繆。並輟耕錄內所載者。亦與刪除。且言隋先代周。繼乃平陳。未聞唐宋諸儒。謂隋承陳不承周也。此語似是而非。蓋嘗論之。春秋大一統之義。尊王黜霸。所以立萬世之綱常。使名正言順。出於天命人心之正。紫陽綱目。義在正統。是以始皇之廿六年。秦始繼周。漢始於高帝之五年。而不始於秦降之歲。三國不以魏吳之強。奪漢統之正。春秋之義然也。楊維楨撰三史正統辨。凡二千六百餘言。義本春秋。法宗綱目。其欲以元繼南宋為正統。而不及遼金。其論頗正。不得謂之紕繆。夫維楨身為元臣。入明雖不仕。而應明太祖之召。且上鐃歌鼓吹曲。頌美新朝。非剌故國。幾於劇秦美新。其進退無據。較之錢謙益。託言不忘故君者。鄙倍尤甚。向屢於詩文中斥之。而維楨正統之辨。則不可以人廢言也。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北齊北周繼之。亦較南朝為盛。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其所承之統正也。至隋則平陳以後。混一區宇。始得為大一統。即唐之末季。藩鎮擾亂。自朱溫以訖郭威等。或起自寇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之間。更易數姓。甚且稱臣稱姪於契丹。然中國統緒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統屬之梁唐晉漢周也。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姪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則統緒之正。元世祖已知之稔矣。我皇祖御批通鑑。及朕向所批通鑑輯覽。俱以此論定。蓋春秋大義。綱目大法。實萬世不易之準。我朝為明復仇討賊。定鼎中原。合一海宇。為自古得天下最正。然朕猶於通鑑輯覽內。存福王建國之號一年。使其能保守南都。未嘗不可如南宋之承統。綿延不絕。而奈其當陽九之運。天弗與。人弗歸。自覆其宗社也。此實大公至正。天下萬世可以共見共守之論。然館臣之刪楊維楨正統辨者。其意蓋以金為滿洲。欲令承遼之統。故曲為之說耳。不知遼金皆自起北方。本無所承統。非若宋元之相承遞及。為中華之主也。若以此立論。轉覺狹小。天下萬世必有起而議之者。是不可以不辨。朕以為不但輟耕錄中。所載楊維楨之正統辨。不必刪除。即楊維楨文集內。亦當補錄是篇。並將此諭。各載卷首。以昭天命人心之正。以存春秋綱目之義。特諭。
(滿洲研究班甘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