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是清朝的官方語言,有清一代形成了數量龐大的滿文檔案,有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歷史原因,清中葉以後滿語文的使用每況愈下,到建國初期,滿文專業人才已經十分罕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世界上現存滿文檔案數量最多的機構。新中國成立後,為加速滿文檔案整理和研究,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于1975年8月正式舉辦“滿文檔案幹部培訓班”。這一屆培訓班學員後來成為我國滿文檔案工作的核心力量,為滿文專業人才培養和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七五年滿文幹部培訓班”結業四十周年。11月5日上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一史館”)在京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滿文檔案工作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國家檔案局領導、各研究機構代表等七十余人與會,當年的滿文檔案幹部培訓班學員亦從四面八方趕來,在曾經共同學習的地方再聚首。
與會者合影
座談會回顧了一史館四十年來的滿文檔案工作,並特別介紹了近年來在滿文檔案資訊化工作中的開拓性進展。會上正式發佈了由一史館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發的滿文圖像識別軟體系統——“滿文識別通”、“滿文輸入通”,以及基於這兩個軟體發展的“滿文朱批奏摺全文檢索資料庫”。這一滿文圖像識別軟體專案榮獲“2018年度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特等獎”,在會上也得到了學者專家的一致肯定。
中央檔案館副館長、國家檔案局副局長胡旺林,一史館館長孫森林,
研發公司代表共同為滿文圖像識別軟體揭幕。
中央檔案館副館長、國家檔案局副局長胡旺林出席座談會並發表了講話。他表示,一史館滿文檔案工作者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開發出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不僅使滿文檔案數位化及利用方式產生了飛躍式變革,還為歷史檔案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弘揚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了新思路,為滿文檔案這一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新途徑。
他還提到,將OCR技術應用于滿文檔案圖像,填補了滿文檔案資訊化和數位化領域的技術和軟體空白,同時也實現了國內少數民族手寫體文字圖像電腦識別的首次成功。
一史館館長孫森林在報告發言中總結了四十年來該館在滿文檔案整理、著錄、翻譯、研究以及滿文人才培養工作、滿文檔案資訊化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並從“資源”“人才”“學術”“服務”四個方面介紹了未來滿文檔案工作的方向。
在人才培養方面,孫森林館長指出,目前“七五年滿文幹部培訓班”學員均已退休,滿文檔案人才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現狀,人才培養刻不容緩。要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同時,注重與高校、科研單位以及講滿語較為集中的地方合作探索培養人才的有效形式;要堅持在工作實踐中“傳幫帶”,還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他還表示,做好檔案服務,包括進一步做好滿文檔案全文檢索資料庫建設,為滿文檔案利用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平臺;要做好滿文識別通、滿文輸入通、滿文檔案全文檢索資料庫等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提升滿文檔案服務社會需要的能力水準。同時,要繼續加強與有關單位的合作,積極探索研發滿文檔案輔助翻譯軟體,讓更多專家學者能夠通過滿文檔案來研究歷史,讓普通大眾認識和接觸滿文,為滿語文的傳承做出貢獻。
七五年滿文幹部培訓班
一史館研究館員吳元豐作為“七五年滿文幹部培訓班”的學員代表之一,回顧了1970年代培訓班開辦的來龍去脈和當年的學習經歷。
據他介紹,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即現在的一史館)開設滿文幹部培訓班時,從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黑龍江富裕縣和北京市共招收21名學員,于1975年10月起在故宮內閣大堂西廂房開始授課。學制三年,開設滿語文、現代漢語、古漢語、中國通史、明清史、中國近代史、清代文書制度、檔案學基礎、翻譯學理論等課程。
當時在課堂教授正課的老師全部從故宮博物院業務人員內選派任教。滿語的語音、語法、翻譯,分別由明清檔案部關孝廉、劉景憲、屈六生授課;現代漢語及中國通史、明清史、中國近代史,分別由明清檔案部劉桂林、王樹卿授課;古漢語由業務部王海芬授課……專題講座的老師有中央民族學院趙展,北京師範大學清史組馬汝珩、李華、張晉藩,北京大學陳宏天,承德文物局袁琛波及本院明清檔案部宋秀元、劉子揚、李鵬年,業務部馮樂雲等。
1978年7月,滿文班學員畢業留下工作時,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滿文組的工作人員猛增至29人;對總人數不到百人的檔案館來說,集中有29名滿文專業人員,不失為一個奇跡,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即便近年來不斷招收新人的滿文檔案專業隊伍,迄今尚未打破之前的紀錄。
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系統
據一史館巡視員吳紅介紹,該館館藏明清檔案1000余萬件,其中滿文檔案有200多萬件,占整個館藏的五分之一。過去滿文檔案的整理、著錄、編目和翻譯等工作基本依靠專業人員純人工作業,是一項頗費時日的工程;一史館為加快滿文檔案資訊化工作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推動工作發展。
“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系統”包括五個功能模組,即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滿文檔案資料管理軟體、滿文輸入法軟體、滿文字形檔軟體和拉丁字母與滿文相互轉換軟體。
這一系統在2016年9月應用於一史館“滿文朱批奏摺全文檢索資料庫建設專案”,將滿文朱批掃描圖像加工成文本資訊,同時建立“滿文朱批奏摺全文檢索資料庫”和配套的應用平臺。一年時間裏,共識別滿文朱批
13萬件,70萬畫幅,4600萬個滿文單詞,成品準確率高達99.79%。滿文輸入法和滿文字形檔則應用于滿文古籍編輯出版工作,在出版滿文篆書《禦制盛京賦》過程中,書籍的名稱、附錄中所有的滿文均使用專案研發的輸入法字形檔完成。
滿文朱批奏摺全文檢索資料庫介面
吳紅指出,“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系統”專案研發開拓了滿文檔案的工作思路,提高了滿文檔案文獻資訊化工作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緩解了滿文人才緊缺的難題。此外,這一專案為開發滿文翻譯等軟體打下了基礎。目前滿文檔案利用的最大難題仍然是翻譯問題,單純依靠人工翻譯是十分困難的。同時,這一專案還為其他少數民族文字的文獻數位化專案提供了參考。
吳紅在座談會上宣佈“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系統”即日起正式向社會公佈。會後,“滿文輸入通”軟體將免費向社會各界發放100套,應用“滿文識別通”及“滿文輸入通”開發的13萬余件“滿文朱批奏摺全文檢索資料庫”,將於12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利用平臺向社會開放利用。
記者 彭珊珊 ,2018-11-06
責任編輯:鄭詩亮
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