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宣立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年1月
9787540221287
¥32.00
王松、宣立品編寫的《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從迦陵禪師和大覺寺看雍正皇帝與佛教》是大覺寺根據其寺藏資料,以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的關係為物件的研究性著作。大覺寺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皇家寺廟,與康、雍、乾三代皇帝淵源頗深。尤其是雍正皇帝與本寺住持迦陵的密切的往來關係,使這段歷史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本書研究的便是雍正皇帝、大覺寺、迦陵禪師三者的關係。本書內容豐富,資料論證比較充分,採用多樣的大覺寺自藏的文獻資料,真實可靠。在寫作方法上,採取了分頭並敘的模式,將雍正皇帝、大覺寺、迦陵禪師分別進行研究。這都對清史和佛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第一章 雍正皇帝與三座寺院的因緣
一、雍正皇帝與柏林寺
二、雍正皇帝與大覺寺
(一)雍正修繕大覺寺的原因
(二)雍正皇帝御制詩與大覺寺
(三)雍正對大覺寺影響的延伸
三、雍正皇帝與少林寺
第二章 雍正皇帝與臣子、僧人在禪機釋理方面的交往
一、雍正與福彭
二、雍正與超盛
第三章 雍正皇帝的《御選語錄》《揀魔辨異錄》及佛學思想
一、雍正皇帝與《御選語錄》
二、雍正皇帝與《揀魔辨異錄》
三、雍正皇帝與《龍藏》
第四章 與雍正皇帝結識之前的迦陵禪師
一、迦陵禪師的出生
二、毗盧寺剃髮出家
三、承繼臨濟宗衣缽
第五章 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的相遇
一、初入京師柏林寺
二、大千佛寺——演法六年
三、雍親王府內——參禪論道
第六章 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的相識相知
一、入主柏林寺方丈
二、于法林寺、柏林寺編纂《宗鑒法林》
三、刊刻《集雲百問》以祝康熙帝萬壽
四、杭州理安寺的修繕機緣
五、住持杭州理安寺方丈
六、編纂《宗鑒語要》與《宗鑒指要》
七、入主京西大覺寺方丈‘
八、編纂《是名正句》《雜毒海》
第七章 迦陵禪師的衣缽傳人——佛泉和尚
第八章 大覺寺叢林清規之“禁止"清規
一、何為“叢林清規”
二、大覺寺現藏的與“叢林清規”相關的文物
(一)“清規”琉璃磚
(二)契約文書檔案《叢林規約禁止清規》及《禪堂規條》
(三)清代木刻經板
三、清規之“肅眾”與大覺寺叢林清規之“禁止清規”
第九章 迦陵禪師與即位之後的雍正皇帝
一、離開大覺寺,飄然南遊
二、廬山歸宗寺(隱居寺)——圓寂
三、雍正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上諭
第十章 迦陵禪師圓寂身後種種
一、恩典
二、變臉
第十一章 雍正皇帝和迦陵禪師與清代大藏經
一、雍正皇帝與清代大藏經
二、大覺寺寺存迦陵禪師經板與清代大藏經
第十二章 法脈相續——乾隆十二年重修大覺寺
第十三章 迦陵禪師舍利塔考
一、大覺寺白塔是否為迦陵禪師舍利塔
(一)史料中關於大覺寺白塔的相關記載
(二)考證史料所得結論一大覺寺白塔不是迦陵禪師舍利塔
二、大覺寺白塔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塔
三、迦陵禪師舍利塔到底在哪裡
結語
附錄
一、迦陵禪師生前和身後大事記
二、本書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彙編
1.《中國佛學人名辭典》:“性音”
2.《新續高僧傳四集》卷第二十五:“清杭州理安寺沙門釋性音傳”
3.《法系考證》:“理安性音迦陵禪師《西天七十世南嶽三十七世》”
4.《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代第十八次住持迦陵音禪師”傳記
5.《廬山歸宗寺志》暴一:“行官”“塔院”
6.《廬山歸宗寺志》卷一:“迦陵國師傳”
7. 清康熙五十九年《送迦陵禪師安大覺方丈碑記》
8. 清乾隆十二年《御製重修大覺寺碑文》
9.《理安寺志》卷七《著述》:“《迦陵音禪師語錄二十卷》”序
10.《宗鑒法林》凡例
11.《補刻宗鑒法林序》
12.《是名正句》序
13.《雜毒海》迦陵禪師序
14.《集雲堂百問》序
15.《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代第十三次住持夢庵格禪師”傳記
16.《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代第十五次住持越鑒徹禪師”傳記
17.《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代第二十次住持調梅鼎禪師”傳記
18.《御選語錄》卷十八:《御制後序》
19.《理安寺志》卷一《恩寵》:《雍正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上諭》
作者簡介:
王松,1981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業務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佛教史、清代政治史,曾發表過《大覺寺大明敕諭碑考證》《乾隆皇帝與大覺寺》《從明代敕諭碑看明代皇室對佛教的護持》等文章。
宣立品,1979年生,本科學歷,在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史研究生。現為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業務部主任、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明清佛教史,曾發表《陽臺山清水院藏經記碑考述》、《清代“迦陵禪師舍利塔”考》、《大覺寺藏清代木刻書板概述》等論文。
────────────────────────────────────────────
世人皆謂雍正信佛,那麼雍正信佛到了什麼程度,恐怕很難說清楚。還有人把雍正信佛歸結為純政治因素,恐怕又與事實不合。人是複雜的,對於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認定,其中可能會摻雜很多不為人知的複雜因素。所以,將雍正信佛的原因和信佛的程度及複雜因素弄清楚,將有助於研究雍正與佛教寺院大覺寺以及迦陵禪師的關係。馮爾康先生有篇論文名為《清世宗的崇佛與用佛》,很好地點明瞭雍正對於佛教的複雜態度和思路。但雍正皇帝究竟崇佛用佛到了什麼程度,就需要做認真研究。又有所謂“大道無形”,大道是最難摸清楚的,但是大道又是最準確的,對我們又是最有啟示的。這個道理,倒挺適合於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之間的關係。雍正與迦陵,是大覺寺這座千年寺院裏一個迷夢一樣的話題,迷在這二人皆有非凡而又略顯神秘的經歷,雍正不但是個皇帝,更是個在即位問題上有謎團的皇帝;迦陵不但是個和尚,更是個陪伴過被世人猜度無數的雍正皇帝的禪師。有人將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定性為緣分。我們不能顛倒因果。那麼在研究雍正皇帝和迦陵禪師的關係時,我們不妨將視野放得寬一點,視野越廣,所見則越深,對於事物的把握也會越准。如果我們只是看那麼一兩個孤例,恐怕就會失之於偏頗。所以,當我們多瞭解一下雍正對佛教的整體態度時,比如當瞭解了雍正與章嘉呼土克圖、弘素、超盛、文覺等僧人之間的關係,瞭解了雍正與福彭、張廷玉、鄂爾泰甚至寶親王弘曆之間常常談佛論道,瞭解了雍正與柏林寺、少林寺、淨慈寺等叢林寺院興盛衰敗的聯繫後,我們對雍正與佛教、與迦陵禪師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有個更清楚的認識。歷史不能再造,亦不能臆度,但歷史文獻中的隻言片語卻能留給我們一定的想像空間。迦陵和尚是清代早期一位著名的禪僧,他青年時便投高陽毗盧寺真一禪師受具戒,後來南遊參禪宗臨濟尊宿杭州理安寺夢庵禪師,因悟性深而超格得授衣拂法印,成為西天七十世南嶽三十七世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世嗣法傳人。迦陵一生的參學、演法活動範圍很廣,其足跡遍及江南、塞北的一些著名禪寺,先後在京師柏林寺、大千佛寺、塞北法林寺、杭州理安寺、江西歸宗寺和京西大覺寺等寺廟主方丈。迦陵和尚不僅對佛理參悟獨具心得,達到了圓通之境,而且能闡發微妙。他一生著述甚豐,有《宗鑒法林》、《是名正句》、《雜毒海》、《宗鑒語要》、《宗鑒指要》等百餘卷佛教內、外典籍傳世。與同時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相比,迦陵和尚的生平有其特殊的遭際,那就是在他56歲的生涯中,在最後的20年裏,遇到了後來當了皇帝的雍親王胤禛。迦陵後半生的命運,便與胤禛緊密相連。一個僧人,一代帝王,本是兩不相干,卻因佛緣而相遇、相知。他們或參究佛理,或密參帷幄,既有知遇之恩,也有負恩之嫌。是福?是禍?似乎無法一言以判。讓我們重新將這段歷史呈現在世人面前,是非功過,任方家評斷。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一直都是大覺寺清代歷史研究和佛教傳承發展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多年來,大覺寺管理處工作人員就相關領域進行了多次研究探討,並出版了一些研究著作,如《大覺禪寺》《大覺寺藏清刻禪宗典籍八種》;撰寫並發表了一些學術論文,如《雍正皇帝與迦陵和尚》《清代“迦陵禪師舍利塔”考》《大覺寺藏清代木刻書板概述》《從清代大覺寺的興衰看帝王對佛教的影響》等。著述與論文中,對雍正皇帝與佛教、雍正皇帝與大覺寺、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等關係,從某一個側面進行過一定深度的探討。但限於文章篇幅和著述的立題,原有成果未能將此段歷史和其深遠影響做深入剖析。如何將這段歷史中發生的歷史事件、人物關係穿插串聯,使人們更為清晰地瞭解其因緣際會,以達到撥雲見日,將本來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是研究撰寫此部論著的緣起。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和經典論著,如《清聖祖仁皇帝實錄》《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朝起居註冊》《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清史編年》《雍正傳》《選語錄》《清世宗朱批諭旨》《雍正與禪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乾隆大帝》《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二十五史·清史稿》《高僧傳》《華嚴經》《修行本起經》《理安寺志》《廬山歸宗寺志》《中國佛教文化大典》《雍正皇帝與御選語錄》《清代章嘉活佛的地位和影響》等等,所涉圖書及文章很多,不一一列舉。在編纂此書的過程中,筆者重點對幾個學術問題予以深入探討,其中包括:雍正皇帝與柏林寺、大覺寺等寺廟的因緣際遇;雍正皇帝政教合一的圓融統治;大覺寺藏《宗鑒法林》的版本,屬北本,還是南本;大覺寺藏“清規琉璃磚”文物所附載的禪宗發展傳承的文化意義;大覺寺藏《宗鑒語要》《宗鑒指要》,對研究雍正與迦陵密切關係的重要意義;大覺寺藏《集雲百問》緣起的特殊意義;大覺寺藏《雜毒海》之於《四庫未收書籍刊》的補校價值;“迦陵禪師舍利塔”的確切位置。由上述問題的深入剖析,庶幾能從迦陵禪師和大覺寺這一獨特視角切入,進而厘清雍正皇帝與佛教的種種因緣秘義,還歷史一個清白,使閱史者更為心明眼亮。在成書過程中,北京市文物局及大覺寺管理處領導給予了關懷和幫助,靳楓義、齊心等專家給予了鼓勵和指導,在此深深地表達由衷的感謝!此書乃大覺寺管理處研究人員的雕蟲之作,因局限于單一的工作視角,且作者才疏學淺,書中不免多有詞句稚嫩、論述薄淺、自以為是之處,還望讀者諒解並不吝賜教。
¥32.00
王松、宣立品編寫的《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從迦陵禪師和大覺寺看雍正皇帝與佛教》是大覺寺根據其寺藏資料,以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的關係為物件的研究性著作。大覺寺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皇家寺廟,與康、雍、乾三代皇帝淵源頗深。尤其是雍正皇帝與本寺住持迦陵的密切的往來關係,使這段歷史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本書研究的便是雍正皇帝、大覺寺、迦陵禪師三者的關係。本書內容豐富,資料論證比較充分,採用多樣的大覺寺自藏的文獻資料,真實可靠。在寫作方法上,採取了分頭並敘的模式,將雍正皇帝、大覺寺、迦陵禪師分別進行研究。這都對清史和佛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目錄
前言第一章 雍正皇帝與三座寺院的因緣
一、雍正皇帝與柏林寺
二、雍正皇帝與大覺寺
(一)雍正修繕大覺寺的原因
(二)雍正皇帝御制詩與大覺寺
(三)雍正對大覺寺影響的延伸
三、雍正皇帝與少林寺
第二章 雍正皇帝與臣子、僧人在禪機釋理方面的交往
一、雍正與福彭
二、雍正與超盛
第三章 雍正皇帝的《御選語錄》《揀魔辨異錄》及佛學思想
一、雍正皇帝與《御選語錄》
二、雍正皇帝與《揀魔辨異錄》
三、雍正皇帝與《龍藏》
第四章 與雍正皇帝結識之前的迦陵禪師
一、迦陵禪師的出生
二、毗盧寺剃髮出家
三、承繼臨濟宗衣缽
第五章 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的相遇
一、初入京師柏林寺
二、大千佛寺——演法六年
三、雍親王府內——參禪論道
第六章 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的相識相知
一、入主柏林寺方丈
二、于法林寺、柏林寺編纂《宗鑒法林》
三、刊刻《集雲百問》以祝康熙帝萬壽
四、杭州理安寺的修繕機緣
五、住持杭州理安寺方丈
六、編纂《宗鑒語要》與《宗鑒指要》
七、入主京西大覺寺方丈‘
八、編纂《是名正句》《雜毒海》
第七章 迦陵禪師的衣缽傳人——佛泉和尚
第八章 大覺寺叢林清規之“禁止"清規
一、何為“叢林清規”
二、大覺寺現藏的與“叢林清規”相關的文物
(一)“清規”琉璃磚
(二)契約文書檔案《叢林規約禁止清規》及《禪堂規條》
(三)清代木刻經板
三、清規之“肅眾”與大覺寺叢林清規之“禁止清規”
第九章 迦陵禪師與即位之後的雍正皇帝
一、離開大覺寺,飄然南遊
二、廬山歸宗寺(隱居寺)——圓寂
三、雍正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上諭
第十章 迦陵禪師圓寂身後種種
一、恩典
二、變臉
第十一章 雍正皇帝和迦陵禪師與清代大藏經
一、雍正皇帝與清代大藏經
二、大覺寺寺存迦陵禪師經板與清代大藏經
第十二章 法脈相續——乾隆十二年重修大覺寺
第十三章 迦陵禪師舍利塔考
一、大覺寺白塔是否為迦陵禪師舍利塔
(一)史料中關於大覺寺白塔的相關記載
(二)考證史料所得結論一大覺寺白塔不是迦陵禪師舍利塔
二、大覺寺白塔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塔
三、迦陵禪師舍利塔到底在哪裡
結語
附錄
一、迦陵禪師生前和身後大事記
二、本書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彙編
1.《中國佛學人名辭典》:“性音”
2.《新續高僧傳四集》卷第二十五:“清杭州理安寺沙門釋性音傳”
3.《法系考證》:“理安性音迦陵禪師《西天七十世南嶽三十七世》”
4.《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代第十八次住持迦陵音禪師”傳記
5.《廬山歸宗寺志》暴一:“行官”“塔院”
6.《廬山歸宗寺志》卷一:“迦陵國師傳”
7. 清康熙五十九年《送迦陵禪師安大覺方丈碑記》
8. 清乾隆十二年《御製重修大覺寺碑文》
9.《理安寺志》卷七《著述》:“《迦陵音禪師語錄二十卷》”序
10.《宗鑒法林》凡例
11.《補刻宗鑒法林序》
12.《是名正句》序
13.《雜毒海》迦陵禪師序
14.《集雲堂百問》序
15.《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代第十三次住持夢庵格禪師”傳記
16.《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代第十五次住持越鑒徹禪師”傳記
17.《理安寺志》卷五《禪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代第二十次住持調梅鼎禪師”傳記
18.《御選語錄》卷十八:《御制後序》
19.《理安寺志》卷一《恩寵》:《雍正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上諭》
作者簡介:
王松,1981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業務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佛教史、清代政治史,曾發表過《大覺寺大明敕諭碑考證》《乾隆皇帝與大覺寺》《從明代敕諭碑看明代皇室對佛教的護持》等文章。
宣立品,1979年生,本科學歷,在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史研究生。現為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業務部主任、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明清佛教史,曾發表《陽臺山清水院藏經記碑考述》、《清代“迦陵禪師舍利塔”考》、《大覺寺藏清代木刻書板概述》等論文。
────────────────────────────────────────────
前言
世人皆謂雍正信佛,那麼雍正信佛到了什麼程度,恐怕很難說清楚。還有人把雍正信佛歸結為純政治因素,恐怕又與事實不合。人是複雜的,對於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認定,其中可能會摻雜很多不為人知的複雜因素。所以,將雍正信佛的原因和信佛的程度及複雜因素弄清楚,將有助於研究雍正與佛教寺院大覺寺以及迦陵禪師的關係。馮爾康先生有篇論文名為《清世宗的崇佛與用佛》,很好地點明瞭雍正對於佛教的複雜態度和思路。但雍正皇帝究竟崇佛用佛到了什麼程度,就需要做認真研究。又有所謂“大道無形”,大道是最難摸清楚的,但是大道又是最準確的,對我們又是最有啟示的。這個道理,倒挺適合於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之間的關係。雍正與迦陵,是大覺寺這座千年寺院裏一個迷夢一樣的話題,迷在這二人皆有非凡而又略顯神秘的經歷,雍正不但是個皇帝,更是個在即位問題上有謎團的皇帝;迦陵不但是個和尚,更是個陪伴過被世人猜度無數的雍正皇帝的禪師。有人將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定性為緣分。我們不能顛倒因果。那麼在研究雍正皇帝和迦陵禪師的關係時,我們不妨將視野放得寬一點,視野越廣,所見則越深,對於事物的把握也會越准。如果我們只是看那麼一兩個孤例,恐怕就會失之於偏頗。所以,當我們多瞭解一下雍正對佛教的整體態度時,比如當瞭解了雍正與章嘉呼土克圖、弘素、超盛、文覺等僧人之間的關係,瞭解了雍正與福彭、張廷玉、鄂爾泰甚至寶親王弘曆之間常常談佛論道,瞭解了雍正與柏林寺、少林寺、淨慈寺等叢林寺院興盛衰敗的聯繫後,我們對雍正與佛教、與迦陵禪師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有個更清楚的認識。歷史不能再造,亦不能臆度,但歷史文獻中的隻言片語卻能留給我們一定的想像空間。迦陵和尚是清代早期一位著名的禪僧,他青年時便投高陽毗盧寺真一禪師受具戒,後來南遊參禪宗臨濟尊宿杭州理安寺夢庵禪師,因悟性深而超格得授衣拂法印,成為西天七十世南嶽三十七世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世嗣法傳人。迦陵一生的參學、演法活動範圍很廣,其足跡遍及江南、塞北的一些著名禪寺,先後在京師柏林寺、大千佛寺、塞北法林寺、杭州理安寺、江西歸宗寺和京西大覺寺等寺廟主方丈。迦陵和尚不僅對佛理參悟獨具心得,達到了圓通之境,而且能闡發微妙。他一生著述甚豐,有《宗鑒法林》、《是名正句》、《雜毒海》、《宗鑒語要》、《宗鑒指要》等百餘卷佛教內、外典籍傳世。與同時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相比,迦陵和尚的生平有其特殊的遭際,那就是在他56歲的生涯中,在最後的20年裏,遇到了後來當了皇帝的雍親王胤禛。迦陵後半生的命運,便與胤禛緊密相連。一個僧人,一代帝王,本是兩不相干,卻因佛緣而相遇、相知。他們或參究佛理,或密參帷幄,既有知遇之恩,也有負恩之嫌。是福?是禍?似乎無法一言以判。讓我們重新將這段歷史呈現在世人面前,是非功過,任方家評斷。迦陵禪師與雍正皇帝,一直都是大覺寺清代歷史研究和佛教傳承發展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多年來,大覺寺管理處工作人員就相關領域進行了多次研究探討,並出版了一些研究著作,如《大覺禪寺》《大覺寺藏清刻禪宗典籍八種》;撰寫並發表了一些學術論文,如《雍正皇帝與迦陵和尚》《清代“迦陵禪師舍利塔”考》《大覺寺藏清代木刻書板概述》《從清代大覺寺的興衰看帝王對佛教的影響》等。著述與論文中,對雍正皇帝與佛教、雍正皇帝與大覺寺、雍正皇帝與迦陵禪師等關係,從某一個側面進行過一定深度的探討。但限於文章篇幅和著述的立題,原有成果未能將此段歷史和其深遠影響做深入剖析。如何將這段歷史中發生的歷史事件、人物關係穿插串聯,使人們更為清晰地瞭解其因緣際會,以達到撥雲見日,將本來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是研究撰寫此部論著的緣起。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和經典論著,如《清聖祖仁皇帝實錄》《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朝起居註冊》《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清史編年》《雍正傳》《選語錄》《清世宗朱批諭旨》《雍正與禪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乾隆大帝》《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二十五史·清史稿》《高僧傳》《華嚴經》《修行本起經》《理安寺志》《廬山歸宗寺志》《中國佛教文化大典》《雍正皇帝與御選語錄》《清代章嘉活佛的地位和影響》等等,所涉圖書及文章很多,不一一列舉。在編纂此書的過程中,筆者重點對幾個學術問題予以深入探討,其中包括:雍正皇帝與柏林寺、大覺寺等寺廟的因緣際遇;雍正皇帝政教合一的圓融統治;大覺寺藏《宗鑒法林》的版本,屬北本,還是南本;大覺寺藏“清規琉璃磚”文物所附載的禪宗發展傳承的文化意義;大覺寺藏《宗鑒語要》《宗鑒指要》,對研究雍正與迦陵密切關係的重要意義;大覺寺藏《集雲百問》緣起的特殊意義;大覺寺藏《雜毒海》之於《四庫未收書籍刊》的補校價值;“迦陵禪師舍利塔”的確切位置。由上述問題的深入剖析,庶幾能從迦陵禪師和大覺寺這一獨特視角切入,進而厘清雍正皇帝與佛教的種種因緣秘義,還歷史一個清白,使閱史者更為心明眼亮。在成書過程中,北京市文物局及大覺寺管理處領導給予了關懷和幫助,靳楓義、齊心等專家給予了鼓勵和指導,在此深深地表達由衷的感謝!此書乃大覺寺管理處研究人員的雕蟲之作,因局限于單一的工作視角,且作者才疏學淺,書中不免多有詞句稚嫩、論述薄淺、自以為是之處,還望讀者諒解並不吝賜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