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松筠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定價:228元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研究》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五個發展階段研究;下篇為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探討古代藩屬制度的形成、確立、創新、強化和完備等五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揭示同姓藩國、境內屬國、羈縻府州、教師司衛所和藩部曾分別是五個階段中的藩屬主體,闡述藩屬制度的五個不同階段的諸多特點,這對于認識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發展進程及其歷史作用,是不無益處的。對古代藩屬制度的理論問題進行探討,是把藩屬問題研究引向深入的關鍵。中國古代藩屬制度是中國古代國家政體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具有一朝(國)兩制、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藩衛內向等諸多特征與屬性,其預期目的是為了捍衛中央王朝的安全。實施的結果,又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目錄
前言
上篇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形成
一、商代候國與西周封國的本質不同
二、西周分封諸候的歷史背景
三、西周分封制度的基本內容
四、西周分封制度的歷史作用
五、春秋戰國采邑制與封君制
六、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確立
一、秦王朝對分封制度的擯棄
二、西漢初年大封同姓諸候王
三、七國之亂與諸王不得治民
四、兩漢境內屬國與比郡屬國
五、兩漢都護管理的藩屬政權
六、兩漢邊郡邊縣的藩屬政權
七、魏晉及南北朝的都護制度
八、古代藩屬理論體系的形成
九、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確立
第三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創新
一、唐代初年邊疆的嚴峻局勢
二、朝廷有關分封的一場議論
三、塞北邊疆所建立的都督府
四、都護府在四方邊疆的確立
五、都護府機構的官員及職責
六、唐代藩屬理論與民族政策
七、唐朝時期的境內外諸屬國
八、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創新
第四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強化
一、畏兀兒亦都護與高麗、安南
二、總制院與烏斯藏三路宣慰司
三、土司制度在雲南地區的創立
四、明邊疆形勢與大封同姓藩王
五、建文帝削藩與燕王北平起兵
六、北線都司衛所與長城、九邊
七、朵甘、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
八、西南土司制度的發展與控制
九、明朝屬國朝鮮、安南、琉球
十、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強化
第五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完備
一、統一黑龍江流域與黑龍江八旗
二、綏定漠南蒙古與創立盟旗制度
三、平定三藩叛亂和收復寶島台灣
四、戰敗噶爾丹與外蒙扎薩克制度
五、烏里雅蘇台與駐扎制度的建立
六、安定西藏以及達賴與駐藏大臣
七、底定準噶爾、回疆與伊犁將軍
八、改土歸流以及大小金川的戰爭
九、黑龍江及烏蘇里江的噶珊制度
十、朝鮮琉球越南暹羅緬甸五屬國
十一、理藩院的設置、職能及其意義
十二、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完備
下篇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的幾個理論問題
第六章 中國古代藩屬制度實質是國家政體說
一、藩屬制是對君主政體王權的一種確認
二、藩屬國是王朝地方政權另類構成形式
三、藩屬制度是君主專制政體的重要內容
四、古代政體中藩屬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
第七章 中國古代政體的一朝(國)兩制
一、一朝(國)兩制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藩屬制度之下的一朝兩制與一國兩制
三、一朝(國)兩制的依據、目的及後果
第八章 藩屬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
一、西周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
二、歷代藩屬制度下的地方自治與民族自治
三、藩屬自治的意義及後果
第九章 藩衛內向是藩屬制度固有的屬性
一、分封諸候與建立藩屬國的預期目的
二、從古代藩屬理論看藩屬制度的藩衛內向
三、萬里長城向世人所展示的藩衛內向
四、從藩屬制與殖民制的對立看藩衛內向
第十章 藩屬制度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
一、分封制度加速了中原華夏民族的形成
二、一朝兩制有益于周邊民族的社會發展
三、民族自治增強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特色
四、藩衛內向客觀上促成了中華民族形成
第十一章 藩屬制度的其他幾個理論問題
一、藩屬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二、藩屬實體‧藩屬制度‧藩屬理論
三、內藩與外藩
四、藩屬制度與歧途鄰政策
參考文獻
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