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日上午:明代遼東的女真人
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奇文瑛教授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邢新欣
有別於過去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的研究定位為清前史,奇老師本講係從明朝的角度解讀遼東的女真群體,既闡釋達官制度,也剖析該制度下,明廷對遼東地區的管理方式。奇老師首先概述日本與中國對明代女真的研究概況,接著說明《三萬衛選簿》的內容與史料價值。努爾哈赤興兵前可在李成梁帳下效力,其實與明代對遼東的羈縻措施,以及當地的達官制度創造的情境相關,明代以遼東都司轄全區,下設衛所以籍女真,達官便是此時產生的特殊群體,這些首領居住城中受朝廷節制,又遙撫城外部眾,官方以「聽其來去」的態度吸引女真內附,且准許保持本民族傳統,亦不禁止遼東內外女真互相聯繫,建州女真之得以興起,或許與這種「制其心」的羈縻政策有潛在關係。
滿學營學員過去的研究視野多集中於清朝,但明代遼東女真不僅僅屬於清前史,也是明朝的制度史與族群議題,奇老師的講題帶領學員從明代的時空背景探討該地的軍衛制度演變,以及牽涉其中的族群互動。課後討論熱烈,透過此講學員也體認到明清時代的制度脈絡在研究時需予以重視。
奇文瑛老師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七月五日下午:老滿文與滿文梵字:穆麟多夫拼寫法再議
主講人: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甘德星教授
主持人: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蔡名哲
現行滿文羅馬字多採用穆麟多夫(Paul Georg von Möllendorff)的拼寫法,但這種音寫法於轉寫老滿文與滿文「阿里嘎禮」字時,實有不足之處,無法精確反映文字之原貌,故甘老師乃在儘量不更動穆氏符號的原則下,並參考李蓋提等多位學人之轉寫法,發展一套新的轉寫系統。於轉寫時力求反映文字原貌,除了在無法得見原件的情況下,儘可能向讀者展示史料之原貌外,更重要的是,文字是一種傳遞思考方式的工具,反映書寫實況的轉寫法,不僅是一套符號,也可藉此反映滿文創制時歷經的不穩定,這種不穩定也傳達了滿人對事物的思考過程的歷史意義。對清朝新創的「阿里嘎禮」字方面,甘老師並非隨意創造一套符號,而是深入研究乾隆朝創立字母的情境,力圖使轉寫法符合「阿里嘎禮」字創立時的邏輯。自1999年發表〈滿文羅馬字拼寫法芻議〉後,甘老師又積累近十二年的研究心得,乃於此講中補正舊作,分就標準字母、老滿文字母、藏文字母、梵文字母與標點符號等五方面講述。
課後討論時氣氛熱烈,學員除就滿文轉寫問題就教甘老師外,亦發問了滿文檔案的翻譯與藏傳佛教等相關問題,同時探討入關前的滿文史料,以及入關後對入關前史料、史事改寫反映的意義。
甘德星老師講課 (林書寧攝影)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撰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