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滿洲的「花果飄零」: 台北的滿洲人


老北京人說國語


馬普東先生近照



咱們的舌頭不打結 Musei ilenggu mampiraqô


以前北京人說的國語,包括滿洲人,大都字正腔圓,優雅動聽。台灣滿族協會的馬普東先生就是一例。馬先生今年91歲,馬佳氏,鑲黃旗,來台後曾在廣播電台工作。他說的話和愛新覺羅瀛生老師說的京片子是一樣的,清脆悅耳。瀛生老師的漢語是上世紀20 年代到中國後才學的。那時北京人說話舌頭不打結,蹺舌音拿捏得恰到好處,渾然天成。我20多年前在美國認識的一位老教授,原籍江浙, 北京長大,現在也應該八九十歲了, 他說話的音調和馬先生與瀛生老師說的國語是一樣的。

這使我想起滿族作家老舍在他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裡面有關旗人福海的描述:「這個熟透了的旗人其實也就是半個、甚至於是三分之一的旗人。這可與血統沒有什麼關係。以語言來說,他只會一點點滿文,談話,寫點什麼,他都運用漢語。他不會吟詩作賦,也沒學過作八股或策論,可是只要一想到文藝,如編個岔曲,寫副春聯,他總是用漢文去思索,一回也沒考慮過可否試用滿文。當他看到滿、漢文並用的匾額或碑碣,他總是欣賞上面的漢字的秀麗或剛勁,而對旁邊的滿字便只用眼角照顧一下,敬而遠之。至於北京話呀,他說的是那麼漂亮,以至使人認為他是這種高貴語言的創造者。即使這與歷史不大相合,至少他也應該分享『京腔』創作者的一份兒榮譽。 

現在的北京人,很多是外地遷入的,他們說話時,弓着舌頭,嘴裡像含着幾顆彈珠兒似的,原來二三十年代還是漂亮悅耳的京片子,就這樣活生生地給污染了。 Absi xaiiraqa!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