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的初階滿文課程,基本上以北京滿文書院編寫的《滿文講義》作為教材。
這本小書的內容包含字母、詞性、句型等的簡要說明,另有短文十餘篇,頗適合初學者之用。然而,該書的文法解說分散於各課課文之後,且毫無系統,查找十分不便,因此,另編一索引,以供大家參考,部分較瑣細之文法內容,由於易生蕪雜之感,故省略之。
文章載點:請點擊此。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歷史所博士生曾名郁)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從gurun一字看穆麟多夫滿文拼寫法的缺失
在《無圈點老檔》中,老滿文的書寫方法並不如新滿文來得規律。因此,用穆麟多夫的拼寫法來拼寫老滿文常會出現問題。
譬如滿文gurun(部、國)一字,在《無圈點老檔》中,常寫成如圖一的樣子。按照穆麟多夫的拼寫法,該字的轉寫為 gūrun。不過,若如此拼寫,還原成滿文時便會如圖二所顯示一樣,不能還原為原來的樣式。
在甘德星教授所提倡之滿文拼寫法中:g代表, γ代表, 因此依照甘教授之轉寫法來拼寫,圖一的老滿文應寫作“gôrun”。 如此一來,便可以還原為原來的滿洲字,如圖一。
圖一 擷取自《無圈點老檔》天聰十年檔冊
圖二 若依照穆鄰多夫的拼寫法,該字將無法還原如圖一。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蔡名哲撰稿)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黃一農院士演講:「e-考據下的曹雪芹家族記憶」
2011年5月12日,甘德星教授邀請黃一農院士蒞臨中正大學演講。講題為「e-考據下的曹雪芹家族記憶」。
黃院士專長甚多,對科技史、中西交流史、明清史都有獨到的見解。著有《名家專題精講系列—社會天文學史十講》、《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以及論文多篇。關於黃一農院士,可見其個人網站。
黃院士於演講中,說明了其近來所提倡「e-考據」的研究方法,並透過對曹雪芹家世的研究,說明自己如何從一年前對曹學一無所知,到了今天可以掌握大量的材料,進而在研究上有所突破。他告訴同學如何分析材料,又如何從材料中找到相關訊息,進而尋找更多的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演講中,黃院士與本系師生分享了他對曹寅、張純修、納蘭性德三者間關係的最新考證。最後,黃院士告訴同學,雖然在今天的時代,我們得以掌握比前人多更多的材料,但如果沒有一定的學養和能力,這反而可能變成負擔。
講題綱要:
自胡適的〈紅樓夢考證〉於民國十年發表後,紅學研究進入一個新典範,許多學者致力於考證曹雪芹家族的相關事迹,期盼能因此理解《紅樓夢》的主題與情節,此一趨勢令原本屬於文學領域的「紅學」延伸出進入史學範疇的「曹學」。但大家對曹家何支、何代在何時遷至遼東,落脚何地,缺乏共識。惟因各有弱點,且又牽涉主觀的地方意識與龐大的觀光收益,以致各持己見。講者於是多次赴進賢、南昌、湖口、上海、南京、北京、豐潤等地,盡可能地綜覽相關的碑刻、家譜和字畫,希望能揭開曹雪芹家族謎樣的身世與生平。本演講將透過大量圖像述說一位史學工作者探索歷史真相的過程。
黃一農院士演講「e-考據下的曹雪芹家族記憶」(林書寧攝影)
本系師生認真聽講(林書寧攝影)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蔡名哲撰稿)
黃院士專長甚多,對科技史、中西交流史、明清史都有獨到的見解。著有《名家專題精講系列—社會天文學史十講》、《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以及論文多篇。關於黃一農院士,可見其個人網站。
黃院士於演講中,說明了其近來所提倡「e-考據」的研究方法,並透過對曹雪芹家世的研究,說明自己如何從一年前對曹學一無所知,到了今天可以掌握大量的材料,進而在研究上有所突破。他告訴同學如何分析材料,又如何從材料中找到相關訊息,進而尋找更多的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演講中,黃院士與本系師生分享了他對曹寅、張純修、納蘭性德三者間關係的最新考證。最後,黃院士告訴同學,雖然在今天的時代,我們得以掌握比前人多更多的材料,但如果沒有一定的學養和能力,這反而可能變成負擔。
講題綱要:
自胡適的〈紅樓夢考證〉於民國十年發表後,紅學研究進入一個新典範,許多學者致力於考證曹雪芹家族的相關事迹,期盼能因此理解《紅樓夢》的主題與情節,此一趨勢令原本屬於文學領域的「紅學」延伸出進入史學範疇的「曹學」。但大家對曹家何支、何代在何時遷至遼東,落脚何地,缺乏共識。惟因各有弱點,且又牽涉主觀的地方意識與龐大的觀光收益,以致各持己見。講者於是多次赴進賢、南昌、湖口、上海、南京、北京、豐潤等地,盡可能地綜覽相關的碑刻、家譜和字畫,希望能揭開曹雪芹家族謎樣的身世與生平。本演講將透過大量圖像述說一位史學工作者探索歷史真相的過程。
黃一農院士演講「e-考據下的曹雪芹家族記憶」(林書寧攝影)
本系師生認真聽講(林書寧攝影)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蔡名哲撰稿)
回憶、身體、語言:愛新覺羅.瀛生的滿族身分建構
五月十三日,甘教授應黃一農院士之邀到清華大學人社中心講演。 講題為「回憶、身體、語言:愛新覺羅.瀛生的滿族身分建構」(【季風亞洲與多元文化專題(33)】)。
講演以滿洲遺老愛新覺羅瀛生為例,探討種族、身份、語言三者之間的關係。瀛生先生一生致力於用滿文來滿洲化「身體」。不過,在強調自己是滿族的同時,他又自認是宋室趙氏之後。這種緊密的重疊身份,或可稱之為「包孕身份」。
這次到清大演講,甘教授與多年不見的臺大同屆同學賴瑞和教授及哈佛大學同窗祝平次教授重聚,賓主相談甚歡。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研究書訊:《清朝的國家與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
劉鳳雲、劉文鵬編:《清朝的國家與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本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劉鳳雲及副教授劉文鵬合編。全書收錄21篇論文,分為五大類別,第一類觸及清朝有否「漢化」的爭議;第二類為有關「種族」、「族群」、「民族」的討論;第三類探討「中國」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問題;第四類將清史放在內陸亞細亞地域空間來考察;第五類則是「新清史」主要理論和觀點的彙整。
編者認為「新清史」所關心的議題其實一直以來亦為中國學者所關注,只是由於諸多差異,雙方未產生實質性的對話,因此希望透過此論文集的出版,讓雙方學者可以看見彼此之間對於類似議題的觀點與解釋,進而能夠相互對話。因此,本文所收的各論文作者,並非全是所謂「新清史」學者,部份文章亦非針對新清史而發,但因為其研究題目涉及「新清史」關注的議題,所以亦一併收錄入書中。
本書末尾利用馬釗所編《1971-2006美國清史論著目錄》,整理出〈「新清史」英文論著索引(1987-2006)〉,但索引收錄標準似乎是按照議題,而非以文章作者是否為「新清史」學者為依歸。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蔡名哲)
本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劉鳳雲及副教授劉文鵬合編。全書收錄21篇論文,分為五大類別,第一類觸及清朝有否「漢化」的爭議;第二類為有關「種族」、「族群」、「民族」的討論;第三類探討「中國」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問題;第四類將清史放在內陸亞細亞地域空間來考察;第五類則是「新清史」主要理論和觀點的彙整。
《清朝的國家與認同》目錄
編者認為「新清史」所關心的議題其實一直以來亦為中國學者所關注,只是由於諸多差異,雙方未產生實質性的對話,因此希望透過此論文集的出版,讓雙方學者可以看見彼此之間對於類似議題的觀點與解釋,進而能夠相互對話。因此,本文所收的各論文作者,並非全是所謂「新清史」學者,部份文章亦非針對新清史而發,但因為其研究題目涉及「新清史」關注的議題,所以亦一併收錄入書中。
本書末尾利用馬釗所編《1971-2006美國清史論著目錄》,整理出〈「新清史」英文論著索引(1987-2006)〉,但索引收錄標準似乎是按照議題,而非以文章作者是否為「新清史」學者為依歸。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蔡名哲)